“离了个大谱!”近日,江苏盐城,一位业主因为家中有人去世,竟直接把白色的灯笼挂在了单元门上,还在周围摆放了花圈,其他业主对此非常不满,要求物业处理,谁知却被物业工作过人员表示互相理解,别太计较?网友:没挂在物业办公室当然不想计较! 8月9日,江苏盐城一个小区里,一户正在办丧事的业主,他们直接把整个单元楼的公共入口摆满了丧葬用品。每天还有循环播放的哀乐,声音大到足以让单元门都嗡嗡作响。透过敞开的门,甚至能隐约望见家中布置的棺材。 原本温馨的回家路,一夜之间成了气氛沉重的“灵堂入口”。这种改变让邻居们陷入了煎熬。很多人坦言自己并不迷信,可每天被迫穿过这样的场景,心里别扭也是人之常情。 “我孩子死死拽着我衣角,小声说‘妈妈,这里像鬼屋’,”家住三楼的一位母亲每天都为这事头疼,她儿子才刚上幼儿园。另一位有高血压的阿姨更是委屈,说一看到那些白花花的东西就头晕目眩,几乎站不稳。 业主群里很快炸开了锅,大家的看法很一致:单元门是公共区域,属于全体业主,一致要求那位户主撤走公共区域的物件。 “在你家里怎么布置是你的自由,但公共区域不能这么占,”这条发言代表了多数人的心声。大家也试过当面沟通,可这位户主,却直接用沉默拒绝了交流。 无奈之下业主们选择向物业进行投诉。物业接到投诉后,确实派了人去进行劝说,但结果仅仅是门上的白灯笼被摘下,帐篷、花圈和哀乐依旧。 面对业主持续的不满,物业工作人员竟然劝道:“大家互相理解,不要太斤斤计较,这很正常。” 这句话直接点燃了所有人的怒火。那位母亲更是当场反问:“要是把白灯笼挂在物业办公室门口,你们也能理解?” 事件在网上曝光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业主,并对物业的“和稀泥”态度犀利吐槽:“没挂在你家门口当然好说话,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不是迷信,是尊重公共秩序和他人感受。” 这些评论直指核心:办白事作为传统习俗,理应得到尊重。可是当这种习俗的实践越过了私人领域的边界,侵占了公共空间时,就必须受到现代社会规则的约束。公共区域的使用不得影响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 邻里之间的共情与理解,从来都应该是双向的尊重,而非单向的迁就。丧家在表达哀思时,显然忽略了自身行为对邻居造成的困扰,这种“我家有事我最大”的心态,恰恰是共情崩塌的开始。 尊重传统没有错,但这份尊重必须被安放在法律与公序良俗的框架之内。当个人的悲伤需要一方天地来安放时,这片天地是否可以理所当然地延伸至邻里的共享空间?在情与理的边界变得模糊时,我们又该如何找到维系社区和谐的共生之道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评论~ 信源链接::5198511017230423
要成精了!江苏无锡,男子晚上回家,在路口发现4只狗狗,竟然在自觉“等红灯”,4只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