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方时经常用到附子。不管是黑顺片还是蒸附子,又或者是盐附子或者白附片等,在我

向薇谈养 2025-08-18 16:49:45

我在开方时经常用到附子。不管是黑顺片还是蒸附子,又或者是盐附子或者白附片等,在我的处方中都很常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找我看病的大多是类风湿、痛风、糖尿病、慢性结肠炎患者,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寒”。这些病迁延日久,最易耗损阳气,他们来找我时,说整个人好像泡在冰水里,就连把脉时他们的手都是冰冷的。 这些患者能寒到哪种程度呢?稍微遇点风就缩脖子,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阴雨天准是又冰又疼。他们不是没吃过药,只是以前大多用些温补的药,就像给冻僵的人递一杯温水,能缓一时,却捂不热骨子里的寒。 但附子就不同了,这是纯阳大热之药,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从它的生长环境就能看出来。我们都知道,附子中最有名的就是江油附子,产自四川。巴蜀之地常年阴寒潮湿,水汽氤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药”,就像毒蛇出没的地方常生解蛇毒的草药;江油这种寒湿之地,就长出了附子这味阳药。 世界是阴阳平衡的,天上的阳光少了,地里便长出聚阳的药,所以它性热如正午的太阳光,能解阴寒!而太阳出来了,那些阴寒的东西就消失了。所以当碰到寒湿患者时,我就给他们用大剂量附子,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今年6月份,我接诊了一个深圳本地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之外,他还有二十多年的强直性脊柱炎,整个人非常怕冷,常年腰酸乏力、身体困重,平时经常腹胀,大便也总是稀溏。他的舌苔浑浊,厚重且腻,可以说体内湿浊已经到了极点,我给他的辨证是脾肾阳虚。 正所谓重剂起沉疴,所以我在开方时重用附子,从最初的40克逐渐加到了80克。7月初复诊时,他反馈手脚开始发暖,大便已经成型,疲劳感也减轻了;到了八月初,舌苔的浑浊滑腻消失,腰痛好转大半,有时甚至能挺直了。 现在人总爱贪凉,夏天空调开得像冰窖,冬天还穿破洞裤,喝冷饮、吃凉菜从不忌口,久而久之,阳气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耗损。这也是现在慢性病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那就是阳气不够,身体运化不动,湿邪、寒邪在体内积蓄。 特别是新冠过后,这些寒湿已经深入骨髓,不用大剂量的热药,根本驱不出来所以我常劝人“惜阳”:少吹冷风,少吃凉食,多晒晒太阳,哪怕只是在院子里坐一会儿,让阳光照照后背,都是在补阳气。 附子扶阳,说到底扶的是人的生命力。就像太阳不会因为乌云而停止发光,附子能在沉疴痼疾面前,把阳光请进身体里。附子虽好,但用法颇有讲究:炮制要到位,煎煮要得法,配伍要恰当,该用的时候不能犹豫,不该用的时候绝不多用。 附子用好了,寒湿消散了,很多慢性病也就慢慢康复了。我是中医施建勇,一个喜欢重用附子的退休中医!

0 阅读:68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