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不敢和中国开战,因为代价太大,这话错了,美国为了自己利益,绝对敢。

飞绿说历史 2025-08-20 10:27:35

有人说,美国不敢和中国开战,因为代价太大,这话错了,美国为了自己利益,绝对敢。 2023年8月,戴维营的一幕格外耐人寻味:美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首次以“常态机制”名义举行峰会,宣称将建立“印太安全基准”。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聚会,而是一场地缘战略的重新排兵布阵。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国防部宣布在菲律宾新增四个军事基地部署,美军战机和无人机开始频繁出现在南海上空。 有人说,美国不会和中国开战,代价太大。但问题在于,美国历来不怕代价,只怕失去主导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历史的冷酷现实。 从越南战场的泥潭,到伊拉克沙漠的迷雾,美国一再用鲜血和金钱验证一个规律:只要它认为某片土地上威胁到了自己的全球霸权,它就一定会出手,不管对手是谁。 越南战争,美国动用超过250万兵力,阵亡超过58000人,投入超过8500亿美元,只为阻止“多米诺骨牌”效应让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散。 结果呢?失败、撤军、国内撕裂,但美国依旧一战接一战。到了2003年,美国又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强行入侵伊拉克却连一瓶化学试剂都没找出。 代价是44000名士兵伤亡、2万亿美元打了水漂,但华盛顿没有丝毫悔意。这些历史不是巧合,而是美国战略文化的底色:它从不怕“战术失败”,但绝不容忍“战略失控”。 今天的中国,正是它眼中那个正在打破游戏规则的变量。美国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2023年,长江存储成功量产232层3D NAND芯片,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 同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在阿联酋、泰国等地试点,挑战美元在全球清算体系中的垄断地位。而在稀土深加工领域,中国占据全球90%的产能,几乎掌控了全球新能源、军工电子的神经末梢。 这种系统性挑战,是美国真正无法接受的。它看到的,不是“中国制造”的升级,而是“美元霸权”的裂缝、“技术垄断”的松动、“全球规则制定权”的旁落。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华的遏制,已经不再是战术层面的“防范”,而是战略层面的“进攻”。 军事上,美日澳印“印太四边机制”逐步实质化,美日韩构建“亚洲北约”雏形,菲美军事合作直切台海南海要冲。 2023年,美国对台军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并试图推动“台岛乌克兰化”路径,通过代理人战争拖住中国。 经济上,“芯片四方联盟”开始限制14纳米以下技术出口;墨西哥成功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中概股遭遇连续打压,累计已有272家企业从美股退市。 金融领域,美国多次暗示可能使用SWIFT系统对华进行二次制裁,甚至威胁切断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CIPS的全球通道。 这不是“和平竞争”,这是“全域对抗”。它不仅发生在海上、空中、网络中,更穿透进标准制定、金融体系、舆论场乃至气候政策。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混合战争中,美国正在用尽手段,试图把中国困在一个由规则、技术、金融、军事共同构筑的“围栏”之内。 但中国并非毫无反制能力。东风-27导弹覆盖关岛,具备区域拒止与战略威慑能力;WZ-8高超音速侦察无人机已经列装,具备快速穿透能力。 镓、锗等关键金属的出口管制,直接卡住了西方的军用半导体链条;光伏硅片、高端电池等领域的技术壁垒,让欧美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寸步难行。 而美国自身的战略脆弱,也在显现。美债结构恶化,中国持仓降至8000亿美元新低,美元信用面临挑战。 俄乌冲突牵制了北约超过30万兵力,东欧战线疲于奔命;全球央行加速购金,2023年黄金购买量创55年新高,去美元化趋势愈演愈烈。 历史的镜头并未模糊。1914年,英国为守住濒临崩溃的殖民体系,投入一战,最终导致帝国衰败。 1983年苏联因误判美军演习而差点发动核反击,幸得彼得罗夫临危冷静,才避免世界毁灭。帝国衰落时,往往更容易做出极端决策。 今天的美国,正处在这种临界点上。2023年,美国智库CSIS进行台海兵棋推演,结果显示美军胜率跌破35%。面对可能的失败,美国是否会选择更激进的手段?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现代战争的形态也已发生根本变化。SolarWinds网络攻击事件让人看到,信息战比导弹更致命;星链军事化部署正在重塑太空战场。 甚至连气候武器化技术,如高频主动极光研究计划(HAARP),也已进入实战讨论。真正的冲突,可能不在战场,而在你看不见的领域。 有人说,美国不敢和中国开战,因为怕死、怕亏、怕乱。这话说得太轻巧了。美国的战略决策从来不是情绪化的“怕”,而是精密计算的“值不值”。 只要它认为一场冲突能够延缓中国的崛起、稳固自己的全球地位,它就敢赌。而且,会押上全部筹码。 这场博弈的胜负,不靠谁喊得响,而取决于谁能在金融、科技、制造、资源、舆论、外交等多维全面系统对抗中,构建起更坚实的战略韧性。 中国需要的,不是幻想对手“害怕战争”,而是准备好面对一场不打常规牌、不按套路出牌的长期较量。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