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豪车退场,中国品牌逆袭引领产业变革 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2025年8月29日至9月7日举办。与去年相比,本届展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去年16号馆集中展示的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莲花跑车等超豪华品牌,今年已集体缺席。取而代之的是小米、红旗、广汽本田等品牌展位。 不仅超豪华品牌全数退出,雷克萨斯、捷尼赛思、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品牌也未参展。这一变化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减弱的缩影。 销量对比:豪华品牌下滑与中国品牌崛起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强劲,全年销量达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然而在这一总体增长背景下,传统豪华品牌却面临严重挑战: 超豪华品牌销量大幅下滑 玛莎拉蒂2024年销量仅1209辆,同比暴跌58%;保时捷今年1-7月在华销量仅21302辆,同比下降28%,连续第四年下滑。 豪华车市场份额萎缩 今年7月豪华车零售量仅17万辆,同比下降20%,市场份额跌破10%,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与中国品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品牌市占率大幅提升 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2%,比上年提升9.2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领军增长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中国汽车产业借助新能源赛道实现“换道超车”,依托产业链优势与政策推动快速扩张。比亚迪、小米、红旗等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更是通过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体验重新定义汽车消费的关注焦点。 相比之下,欧洲豪华车厂商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燃油车遗产和品牌溢价,面临电动转型压力与市场饱和的双重挑战。这些品牌不仅在电动车型推出、智能互联体验上响应缓慢,在对中国消费趋势的把握上也显得滞后。 成都车展的展位变化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革。豪华车从聚光灯下退场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市场重心转移的自然呈现。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持续突破,它们正以更强产品力和更具吸引力的性价比争夺消费者注意力。当宁德时代和小红书等跨界品牌占据核心展位,表明中国消费者的关注点已完成从品牌光环向产品价值的转向。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车展布局上,更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全球舞台上展现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重新定义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给西方递刀子反刺中国汽车,这次不要让懂车帝跑了。外媒都开始造势了,说中国汽车辅
【484评论】【9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