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上海郊区一栋老弄堂房子里,飘来阵阵香气。60岁的王阿姨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一把铁勺,舀了一大勺白花花的猪油,滋啦一声倒进热锅里。瞬间,炒青菜的香味弥漫开来,勾得人直咽口水。她一边翻炒,一边得意地跟旁边的女儿小美念叨:“你看,这猪油炒菜多香啊!老话说,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吃了身体好!”小美却皱着眉,放下手机反驳:“妈,现在谁还吃猪油啊?医生都说这东西堵血管,你血压高还敢吃?”

母女俩你一言我一语,争得脸红脖子粗。王阿姨坚持猪油是“老祖宗的智慧”,吃了大半辈子也没见啥毛病;小美则搬出科学依据,说猪油全是饱和脂肪,吃多了心血管受不了。到底谁对谁错?猪油真是“药”还是“毒”?今天,我们就从王阿姨的厨房出发,聊聊常吃猪油对心血管是好是坏,顺便揭开这句老话的真相。
王阿姨和她的“猪油情缘”王阿姨全名王秀珍,60岁,是上海一家国企的退休会计。她身高1米60,体重70公斤,属于微胖体型,脸上总挂着笑,走路带风,精神头十足。王阿姨年轻时是个“厨房能手”,家里四菜一汤全靠她一手操持。她最拿手的是一碗猪油拌饭——热腾腾的白米饭上浇一勺猪油,再撒点酱油和葱花,香得邻居都来敲门。
王阿姨的健康状况不算完美。她有高血压,平时吃药控制,血压稳定在140/90mmHg左右。她的体检报告还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3.8mmol/L(正常值<3.4),医生提醒她小心动脉硬化。她还有点脂肪肝,肝区偶尔隐隐作痛,但她总不当回事,觉得自己“老底子好”。退休后,王阿姨爱上了广场舞,每天跳一小时,觉得自己挺健康,就是偶尔气喘,爬楼梯有点费劲。
至于猪油,那是王阿姨的“心头好”。她小时候家里穷,猪油是稀罕物,过年才能吃上一口,长大后就养成了习惯。她常从菜市场买肥肉,自己熬猪油,一次熬一大罐,炒菜、煮面、拌饭都用。她坚信猪油“滋补”,还常跟小美吹嘘:“你外婆80岁了还吃猪油,不也好好的?”
小美却不买账。她35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文案,崇尚健康饮食,家里橄榄油、亚麻籽油摆了一排。她查过资料,说猪油脂肪含量高,吃多了伤心血管,劝王阿姨改用植物油。可王阿姨不听:“植物油没味道,哪有猪油香?”这母女俩的“猪油大战”,成了家里的日常。

先说说猪油。猪油是从猪肥肉里熬出来的动物脂肪,乳白色,室温下半固态,炒菜时一热就化,香气扑鼻。它的成分很简单:60%左右是饱和脂肪酸,30%左右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少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加上微量的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和D。
那句“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是咋来的?老一辈人爱这么说,背后有历史原因。过去物资匮乏,很多人营养不良,猪油热量高(一勺约15克,120大卡),能快速补充能量,还带着脂肪酸和维生素,对缺油少肉的人来说,确实像“药”。比如,王阿姨小时候,家里吃不上肉,一勺猪油拌饭能让人精神一整天。那会儿,猪油真是“救命良方”。
可时代变了。现在大家不缺油,反而油吃多了。王阿姨每天一勺猪油,等于多摄入10多克脂肪,这对她的心血管是福还是祸?咱们得从科学角度拆开看。
猪油对心血管:好处在哪里?别急着给猪油判“死刑”,它还真有点好处。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劳猪油里30%左右是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跟橄榄油里的“明星成分”一样。研究表明,油酸能降低坏胆固醇(LDL-C),同时不影响好胆固醇(HDL-C),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201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说,适量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王阿姨的LDL-C偏高,猪油里的油酸可能帮了点忙。热量与饱腹感猪油热量高,吃一点就饱,能减少其他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王阿姨爱用猪油拌饭,吃完一碗就不想加餐,间接控制了热量。这对她这种“糖尿病边缘”的人来说,算个小优点。维生素D的加分猪油含少量维生素D,能帮钙吸收,对骨头有好处。王阿姨60岁,骨密度下降,猪油这点微量营养聊胜于无。
听起来不错吧?可别高兴太早,好处有限,坏处也不少。
猪油的“罪状”:心血管的隐忧王阿姨每天吃猪油,心血管真扛得住吗?看看这些“罪证”。
饱和脂肪酸的“堵车效应”猪油60%是饱和脂肪酸,这东西吃多了,会让LDL-C蹭蹭涨。LDL-C是“坏胆固醇”,多了就往血管壁上堆,时间长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变窄,心梗、中风的风险就来了。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说,每日饱和脂肪摄入超10%的人,心血管病风险高20%。王阿姨的LDL-C已经3.8mmol/L,再吃猪油,等于火上浇油。胆固醇的“帮凶”猪油每100克含胆固醇90-100毫克,虽然不算特别高,但积少成多。王阿姨有脂肪肝,肝脏代谢胆固醇的能力差,多吃猪油,血液里胆固醇超标,血管更“堵”。热量过剩的“副作用”一勺猪油120大卡,王阿姨每天一勺,一个月多3600大卡,相当于增重半斤。她体重70公斤,本来就超标,脂肪堆在肚子上,内脏脂肪多了,心脏负担更重。氧化风险猪油炒菜高温加热,容易氧化生成自由基,这些“坏分子”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王阿姨爱用猪油炒菜,香是香了,可血管未必高兴。王阿姨的身体:60岁吃猪油的“账单”王阿姨吃了大半辈子猪油,身体咋样了?我们来算算。

好处账单:
她精神头不错,可能跟猪油提供的能量有关。骨头还算硬,维生素D可能起了点作用。血压虽高,但没恶化,单不饱和脂肪酸或许帮了忙。坏处账单:
LDL-C偏高,血管壁估计有点“油腻”了。脂肪肝加重,猪油的饱和脂肪没少“贡献”。气喘、爬楼费劲,心肺功能可能受影响。王阿姨觉得自己“没事”,可体检指标不骗人。她没做过血管造影,谁也不知道动脉硬化到啥程度。医生说,她这情况,再吃猪油得悠着点。
猪油吃出来的教训去年,浙大一附院心内科收了个55岁的陈大叔,也是猪油迷。他每天两勺猪油炒菜,吃了十年,结果冠状动脉堵了80%,做了支架才捡回命。医生查他的血脂,LDL-C高达5.2mmol/L,饱和脂肪摄入超标是主因。陈大叔后悔地说:“早知道少吃点,省得遭这罪!”
还有个45岁的李女士,爱吃猪油渣,体检发现脂肪肝加重,血脂飙到6.8mmol/L。她吓得赶紧改吃橄榄油,半年后指标才下来。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猪油不是不能吃,但真不能“敞开吃”。

**常吃猪油对心血管是好是坏?**答案是:看量、看人。
适量吃(每周1-2次,每次10克以内),问题不大,可能还有点小好处。过量吃(每天都吃,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心血管肯定喊“救命”。谁能吃?
年轻人、新陈代谢快的人,偶尔吃没事。体力劳动者,热量消耗大,猪油能补能量。谁别吃?
王阿姨这样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最好少碰。心血管病患者,直接说“再见”。咋吃安全?
控量。一勺猪油顶多15克,别顿顿用。搭配。多吃蔬菜、粗粮,平衡脂肪摄入。查查。定期测血脂、血压,别等血管堵了才后悔。王阿姨的抉择:猪油还吃吗?小美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塞给王阿姨看。她看完沉默了一会儿,嘀咕:“看来我得少吃点了。”她没完全放弃猪油,毕竟那香味是童年的记忆。但她答应小美,每周只用一次,还多买了橄榄油试试。她笑着说:“我还想多活几年,陪你爸跳广场舞呢!”

“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这话放过去有理,现在得打折。猪油有它的香,也有它的“险”。对王阿姨来说,它不是“药”,也不是“毒”,而是个得悠着吃的“老朋友”。
你家有猪油吗?别急着扔,也别使劲吃。量少点,查查身体,医生说了算。心血管健康,不是一勺猪油能决定的,而是你怎么吃、怎么活。答案有了,心里踏实了吧?
参考文献《饱和脂肪酸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欧洲心脏病学会杂志》,2023年。《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19年。《动物脂肪的营养价值与健康效应》,《中国营养学会期刊》,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