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究竟是什么?为何国共从合作北伐,忽然一夜之间走向分裂对抗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12 02:15:1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玲珑心下生

编辑|t

引言

在电影《重庆谈判》中有这么一幕戏。

当国共双方代表同坐一桌,商讨该如何建立联合政府之时,共方代表提议要坚决防止内战。

可不想话音刚落,国党代表张群就针对“内战”的说法进行了驳斥。

他直言,蒋委员长不承认所谓的“内战”,认为两党过往的摩擦也只是主义上的分歧罢了。

(电影《重庆谈判》)

然而张群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共方的认同。

尤其是毛主席,直接用调侃的语气说道:

“从1927年以来,你们搞清党,围剿与你们共同北伐的共产党人,你们围剿中央苏区,在半个中国打了十年,这还不是内战?”

这简短的一席话,不仅辩得在场的国党代表无言以对,更是道出了一段令双方都不堪回首的心酸往事。

(电影《重庆谈判》剧照)

一、武人争雄,军阀混乱,民主不可成

自从1911年武昌起义后,象征封建专制的清王朝,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和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新军协力推翻。

由此,中华民国建立。

(孙中山)

鉴于袁世凯所做出的贡献,孙中山也履行了承诺,同意由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在他看来,无论袁世凯是否理解宪政,只要有《临时约法》、内阁和国会作为约束,国家的运行就出不了乱子。

然而,事情的发展终究没能如孙中山所预想的那样,乱子还是发生了。

1913年3月,主张限制总统权力的国民党理事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暗杀,而元凶直指欲求独裁的袁世凯。

(袁世凯)

在得知此事后,孙中山立刻组织领导了“二次革命”。

但由于起事仓促,加之领导层面的战略分歧,讨袁行动终以失败收尾。

事后,袁世凯解散了国会,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在日本帝国的支持下,于1915年12月悍然复辟称帝。

可令袁世凯没料到的是,转年6月他就在蔡锷等南方将领掀起的“护国”浪潮中退位身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了直、皖、奉三大派系,其中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了北洋政府实权。

(段祺瑞)

当时的段祺瑞身兼驱逐张勋、再造共和的功绩,很多人都以为他会是共和意志的坚决维护者。

可不想掌权后,段祺瑞也暴露了独裁的野心,其不光没有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重开国会,并且还对共和人士大举征伐。

于是1917年8月,南下广东的孙中山联合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准备北伐段祺瑞。

(1920年军阀割据)

但因为目的不同,孙中山意在击败北洋政府,再造共和,而陆、唐二人只想借势稳固自己的地盘。

所以到了战事后期,面对北洋政府提出议和请求,陆、唐二人便毫不犹豫地撇开孙中山,私下签署了停战协议。

不仅如此,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陆荣廷更是调转矛头,直接强占了广东,将孙中山逼退下野。

直至1920年,依靠陈炯明、许崇智的反攻,国民党才重新夺回了这块革命大本营。

(陈炯明)

事后,孙中山委任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并提议由他率兵北伐,可不想陈却对此表示反对。

作为粤军将领,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认为自治发展才是上策。

但孙中山却以“国既不保,一隅难存”为由驳斥了陈的提议,由此两位好友之间也开始有了嫌隙。

终于,在1922年6月,因不满孙中山对自己职权的削弱和革命主张的分歧,陈炯明指挥亲信发动了兵变,又一次将孙中山逼退下野。

(孙中山)

经此一役,孙中山也算彻底明白,依靠军阀终究难成大事,想要再造共和,必须谋求新的革命途径。

而与此同时,苏联也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二、立场有别的合作,隐患潜藏的联盟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眼中钉。

为了不被围剿,苏联开始在全世界争取盟友,而中国便是对象之一。

(俄国十月革命)

起初,苏联力求与北洋政府缔结同盟。

但由于控制政府的北洋军阀早已和英国、日本利益绑定,苏联无法介入。

最终,苏联选择与当时力量还很弱小的国民党联手。

1921年12月,孙中山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表达了合作意向。

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驻华大使越飞取得了会晤,双方联名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公开合作关系。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6月,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议。

8月,孙中山派遣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团出访苏联。

到了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正式与共产党达成合作。

(北伐战争)

随后,两党联手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由国民党指挥的军事武装。

凭借这股生力军,北伐连战连捷,不仅打倒了陈炯明、吴佩孚、孙传芳等各路军阀,还一举光复了大半个中国。

(黄埔军校)

可以说,只要不出意外,孙中山再造共和的理想很快就能实现。

然而,意外终究还是发生了。

随着1925年孙中山去世,一系列潜藏在合作之下的隐患便暴露出来。

首先就是阶级立场不同而导致的利益对立。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是发动群众,实行自下而上的革命,可这种方式必然会触及到以大地主、军阀和买办构成的国民党右派的利益。

早在孙中山在世时,右派代表林森、邹鲁、居正就曾极力反对与共产党合作。

(廖仲恺)

等孙中山去世后,这些人又趁机组建了“西山会议派”,公然驳斥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不过好在此时国民党内还有以廖仲恺、宋庆龄、汪精卫等元老为代表的左派人士支持国共合作,右派才没有掀起多大风浪。

但好景不长,1925年8月,廖仲恺遇刺身亡。

廖的死极大的削弱了左派的力量,同时也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蒋介石起初对苏联的革命模式很是推崇,曾力主国民党应“以苏俄自立自强为师法”。

为此,蒋介石还在1923年8月争取到了出访苏联的机会。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外蒙权益的归属、“西北军事计划”落空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蒋介石对此次出访倍感失望。

此后的他更是转变了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态度,从“联俄联共”走向了“反苏反共”。

于是当孙中山去世、廖仲恺遇刺后,蒋介石便趁机炮制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利用军权打压了一众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汪精卫与蒋介石)

而蒋也在此时期凭借江浙财阀和日本的支持,逐渐摆脱了苏联的制约。

按说事情都到了这一步,苏联和共产国际也该意识到蒋介石是不值得信赖的。

只可惜,以鲍罗廷为代表的苏联顾问却仍旧坚信蒋介石是不会背叛革命的。

为此,共产国际不仅加大了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还限制了共产党人的权益。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陈独秀,也选择了退让妥协,任由蒋介石的新右派一步步做大。

(电影《建军大业》陈独秀剧照)

于是,在1927年4月12日当天,一颗早在两党合作之初就已经埋好的雷,最终在上海爆炸了。

三、血色清党,联盟破裂,主义消亡

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重要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残酷且血腥的。

为了彻底清除党内的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蒋介石先是给上海工会的工人扣上制造“破坏革命”的帽子。

随后其利用军队和帮会,以诱捕、挑拨、“调解”等手段对工人纠察队发动了袭击。

短短数小时内,就有数百名工人纠察队员遭到杀害。

(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与此同时,蒋政府还趁机查封了200多个工会组织和进步团体,疯狂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

汪寿华、李启汉、熊雄、萧楚女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牺牲在了此次政变中。

根据事后统计,约有5800多名相关人士遭到迫害,其中超大半还是国民党的左派人士。

可以说,蒋介石此举摧毁的不仅仅是国共统一战线,更是国民党的根基。

以至于此后20年间,国民党都没能实现中山先生再造共和的夙愿,最终只得败退孤岛,不复荣光。

参考资料:

赵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2.

秦立凯.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其影响[D].天津大学,2011.

潘星.国共两党与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研究(1923-1929)[D].复旦大学,2014.

0 阅读:5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