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在校长面前泣不成声,为了让他上学,母亲卖掉了家里的老母鸡,亲朋好友借了一圈也没把钱凑齐,学费一共294还差44元,母亲哭着求校长能不能少交一点,只要国海能上学不要书本也行,校长被国海妈妈坚持送他上学的决心打动,最终他带头捐款保住国海读书的机会,这样场景每年都会在云南一个古怪的村子里上演,这是国内唯一一个由小学生组建的村子,全村有300口人,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十来岁,一旦年满14岁他们就必须离开村子,每年的开学时候家长们就会把孩子送到这里,一旦住进学生村,孩子从6岁起就要自己生火做饭,12岁的何树松住在这里已经第6个年头了。
平时不但要负责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要照顾9岁的弟弟小军,说话做事却远超同龄人,这里的孩子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点上完第二堂课后,孩子就回到各自的小木屋生火做饭,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大米是走了十几里山路扛过来的,水是从很远的井里打上来的,因为用水紧张,孩子们常常脏兮兮的,洗脸洗澡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求,每逢下雨天,他们最开心的事就是用脸盆接水,每顿不是土豆就是白菜,何树松兄弟俩条件算是好的,学生村有个大货房,是学校专门为那些条件困难的家庭盖的,每天一到饭点孩子们争先恐后来这里,升起柴火,切好蔬菜,在烟雾缭绕的大伙房里炒得有模有样。
昏暗的角落里有个熟悉的面孔,就是开头交不起学费的国海,因为家里困难他吃不起米饭,每顿只能吃粗糙的苞谷面充饥,热心的同学每次都邀请他一起来吃白米饭,国孩的自尊心很强,他不愿接受同学们的施舍,每天即使饥肠辘辘也硬扛着,国海从不抱怨,母亲能送他来念书他就很知足了,午饭后孩子们赶紧回到学校上课,讲台上这个年轻小伙是国海的老师,叫李绍军,从19岁开始他就在这里做老师,一直到25岁,每月160元的收入他常常入不敷出,开学的第二天,班里一个叫小梅的女生,却迟迟没来报到,李老师察觉不对劲,下课后徒步30公里四处打听,找到了小梅的家。
小梅父母有3个女儿,家里所有的农作物全卖掉了,只够一个孩子念书,无奈爸妈选择了成绩最好的老三,小梅很想读书,但成绩不如妹妹只好认命,看李老师亲自过来,父亲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愧疚,母亲也抹着眼泪说不出一句话,李老师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掏出了兜里仅剩的150块,我也困难只能给你们这么多了,小梅爸爸虽然推脱,但为了女儿还是厚着脸皮收下了这份恩情,这样的事李老师做了不止一次,妻子知道后大为恼怒,李老师一个月工资才150,大人可以吃糠咽菜,但是孩子还小,平日里要不是妻子养鸡养猪,一家人的生计根本就无法维持,这晚李老师到学生村查房时,发现部分学生不睡觉,偷偷跑到小卖铺看电视。
看到老师过来他们仓皇而逃,同学快点,在李老师严厉的批评下,孩子们羞愧难当,李老师恨铁不成钢,这群孩子都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如果考不上初中,有些学生就要回家务农,那个年代,读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就在这时李老师发现,一向是好学生的何树松不见了踪影,原来上周末兄弟俩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山上挖了一整天草药,上学的笔杆子换成了锄头,兄弟俩用力挥舞着,稚嫩的双手被磨出了水泡,看到背篓里渐渐有收获,弟弟傻笑个不停,天黑前他们兴奋地跑到供销社,一斤半草药,一番讨价还价一共卖了9块钱,哥俩美滋滋一天总算没白忙,第二天天刚亮,何树松就拉着弟弟出发去了县城,这一天他们有大事要办,走了30多里山路,多番打听兄弟俩终于到了新华书店。
原来何树松筹备已久的大事就是在弟弟生日前,送他一本新华字典,走出书店后,哥俩身上只剩下一块两毛钱,在一个馒头铺前弟弟赖着不想往前走,听说两个孩子是从天登徒步走过来的,卖馒头的阿姨惊到了,最终哥哥花光了身上的一块二,买了两个馒头,就在他们准备当天赶回学校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很快到了晚上雨停了但山路泥泞,兄弟俩决定在路边睡一晚,第二天再赶路,睡梦中哥哥还紧紧地握着那本新华字典,周一中午他们终于紧赶慢赶回到学校,从天登村到县城40公里,大人步行都要五六个小时,更不要说是孩子,李老师刀子嘴豆腐心,得知兄弟俩跑去县城是为了买字典,语气立马缓和下来。
李老师想去考一年制师范,如果考上了读完一年后就能转正,工资待遇会提升很多,但考虑到学费要6,000,况且一年没有收入,这个想法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这几年李老师一个月工资只有150,还经常补贴学生,如果不是妻子,他甚至没办法养活孩子,妻子何尝真的想阻止他去考试,他无非想时刻提醒丈夫,这么多年自己的辛苦付出,无非想在丈夫关爱学生之余,让他多关心关心自己和孩子,如果不是他背后的她,他如何能有底气让那么多孩子重回课堂继续读书,6月27日李老师接到信息,让他好好准备下,明天下山参加一年制的师范考试,第二天一早,李老师背上行囊,匆匆赶往县城参加考试,妻子阿桃并没有反对,与此同时六年级的毕业大考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孩子是否能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就看这最后一波了。
李老师参加完示范考试后,他不放心孩子们,又马不停蹄赶回了学校,考试当天,何树松的弟弟乖乖做好饭,等考试的哥哥回来吃饭,他满怀期待,但哥哥却闷闷不乐说没发挥好,可等到放榜那天,何树松却傻眼了,第七名成绩远远比他想象中的好,何树松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代表着他终于可以走出大山,可以继续梦寐以求的学业,开学前夕为了鼓励他,爸妈专门托人去镇上给他买了一双新鞋,出发前他认真地洗了脚换上新鞋,妈妈不放心反复叮嘱着,角落里弟弟小军趴在哥哥的行李上一言不发,时光一去不复返,一起在学生村生火做饭,去山上挖草药,去县城买字典露宿街头,还有一起挨老师批评,好像就是昨天,希望哥哥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小军你以后也要加油,争取和哥哥考同一所初中,按照当地的习俗,下雨这天出行比较吉利,从家到中学40公里,何树松背上行囊踏上求学路,看着儿子慢慢远去的背影,一家人久久不愿离去,与此同时李老师这边也迎来了喜讯,他顺利通过了考试,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跑来给他祝贺,妻子卖了家里最后一头猪,给丈夫筹集学费,求学一年后李老师顺利拿到编制,他没有去条件更好的县城,而是留在了天登村。
不要质疑你所付出的努力,终将把你送向更好的远方,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