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多本,这位生于1888年的老红军,享年116岁,是中国历史上在世时间最长的革命者之一。他的传奇人生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向多本从小家境贫寒,16岁便成为挑夫,直到47岁时毅然投身革命。
长征期间,他在后勤部门为红军筹粮做饭,展现出顽强的毅力与奉献精神。经历了多次战斗与生活挑战,向多本收获了家庭,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他的故事引发我们思考:是什么让他能够如此长寿与快乐?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中国红军,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最初领导的武装力量,后发展为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核心基础。在其全盛时期,红军的规模达到了约十万人,面对蒋介石的激烈镇压和内战的爆发,红军在长征结束时仅剩约一万人,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和考验。
这些红军战士,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的宝贵资本。他们所经历的无数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难以直接体会的。他们的坚持和牺牲,显示了超越常人的力量和纯粹。
遗憾的是截至2023年8月31日,中国现存的红军老战士仅存11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战士的离去速度不断加快。从具体数据来看,这种减少趋势十分明显。2020年,我国尚有61位老红军在世;到了2021年,这一年内就有7位老红军去世,剩余人数降至54人;
而到了2023年,老红军的数量再次减少,从16人下降到11人......今天小史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向多本老红军的故事。
向多本于1888年出生于湘西石门县,是我国在世时间最长的老红军,享年116岁,跨越了整整三个世纪。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向多本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十六岁开始,他便在当地财主的田地里辛勤工作,担任挑夫,肩负着沉重的担子,每天穿梭在山间小路上,虽年幼却早已锤炼出一身的力量。尽管生活艰辛,他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希望,始终相信努力和坚持终会迎来转机。
小小的年纪,他每天要挑运上千斤的重物,双手因长时间的劳作而布满了老茧,稚嫩的脸庞上刻满了生活的印记,透着一股无奈与坚韧。尽管年纪轻轻,他的心里却早已承载了太多的不幸与苦楚,家境贫困再加上性格老实,到了40多岁仍未找到妻子,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
1935年,贺龙率领红二军团与肖克的红六军团汇聚于常德石门县。正在挑担的向多本,看到红军的到来,心中不禁思绪万千。他沉思片刻,毅然决然地放下肩上的扁担,回家收拾行囊,报名加入红军。向多本的心中暗自决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牵挂,不如为国而战,哪怕死去,也比在地主家里苦苦挣扎来得痛快。
参军后,正值红军长征时期。王震将军见向多本年纪较大,出于心疼,便将他安排到了后勤部队,专门负责为大部队筹粮做饭。然而向多本并没有因此退缩,他主动承担起了背石磨的重任。每天他肩上背着那一百多斤的石磨行军,年轻的战士们对此十分心疼,总担心他会吃不消,纷纷上前抢着帮他背石磨。
不过向多本的顽强让年轻战士们大吃一惊。两个小伙子拼尽全力,抬着石磨走了不到两里路,便气喘吁吁,几乎快要放弃。而向多本却哈哈一笑,将沉重的石磨放回背上,调侃道:“别看我年纪大,力气可未必比你们小哦!”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他的乐观,也折射出他身上那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这种勇气和坚韧,让向多本在艰难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
1938年,在山西汾阳的一场激烈战斗中,向多本不幸中弹,左臂受伤。虽然他逃过一劫,但伤势却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给他未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挑战。然而这位坚韧不拔的老兵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用健康的右臂继续为部队服务,始终积极参与后勤工作,努力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支持,展现出无畏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尽管向多本的生活历程颇为丰富,但直到六十多岁,他依然单身。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贺龙元帅为他引荐了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的一位缝纫员,名叫陈玉华。两人在相处中情投意合,彼此间的默契令他们倍感温暖。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兴,此时63岁的向多本结束了长年的抗战生活,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感受温暖与幸福。
组织上了解到他的心愿,开始积极为他寻找适合的伴侣。在贺元帅的帮助下,向多本终于遇见了一位纺织工人,二人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喜结连理。这一刻,向多本心中涌起的幸福感让他意识到,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馨。
有了妻子后,向多本心中对孩子的渴望愈发强烈。尽管他已是六旬之年,身体依然强健,精力充沛。他相信自己还有能力迎接新的生命。两年后65岁的向多本迎来了小女儿的诞生,稚嫩的啼哭声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愉。向多本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眼中闪烁着慈爱的光辉,似乎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心中满是感慨。
命运的馈赠还在继续。又一年过去,66岁的向多本再次成为父亲,迎来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这对年逾花甲的夫妇仿佛重生一般,倾注所有的爱与关怀于这两个天赐的宝贝,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
老来得子,原本是件令人欢喜的事,但周围的人对此却充满了质疑和担忧。向多本的儿子出生时,他已经68岁,虽然身体素质极佳,但人们仍然担心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能扛起责任。想想看,当孩子22岁时,向多本便已经90岁,父母的养老问题无疑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向多本并不在意这些外界的声音。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心中清楚,自己不仅能够活到90岁,甚至活到100岁也绝非难事。他的坚定来自于岁月的磨砺与无数的历练,生活的艰辛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依然能为孩子们提供温暖和庇护。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向多本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为妻子和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尽管外界的压力与质疑时常涌来,但他依然保持乐观,坚定地面对未来,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老爷爷,您能告诉我们长寿的秘诀吗?”记者们都带着好奇的目光,期待着他的分享。向多本微笑着回答:“首先,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人要开朗,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绝不能忽视它的影响。
他从小性格开朗,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他深知绝不应该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遇到烦心事时,他总能一笑置之。即使别人开玩笑调侃他,他也只是轻轻一笑,心中从不计较。
他提到曾经张学良被问到长寿的秘诀时,也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他曾说无论明天将要面对什么,甚至是生命的终结,自己依然能够安然入睡。虽然有些人认为这与他的财富有关,但向多本却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他生活在贫困中,却依旧坚信心态的力量。
“其实,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境。”他继续说道。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反应和看法各不相同,而这种看法最终会塑造个人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选择。他的体会是,思维的方式能深刻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
除了心态之外,向多本还分享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几十年来向多本始终坚持在清晨进行健身锻炼。每天早上六点,他准时起床,开始了自己的晨练,他会进行四肢摆动操,专注于活动手臂和腿部,这一习惯帮助他保持灵活的身体,每次持续30分钟。
他每天还会进行早晚各30分钟的擦浴,夏天用凉水,冬天则选择温水,反复用毛巾蘸水搓擦头部、面颊、颈部和双手,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血液循环,还让他保持了良好的肌肤状态。
在饮食方面,向多本每天仅吃两餐,早上八点享用早餐,内容简单却营养丰富:面食15克,鸡蛋2个;而午餐则定在下午1点半,通常是一碗米饭200克。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于荤食的选择极为严格,只吃猪肉、鸡肉和鱼肉,其他肉类一概不碰,这种自律使他的身体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向多本每天还会喝三到四大杯白开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他还时常生吃大蒜和姜片,坚信“早晨吃点姜,百病都消光”以及“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在他的晚年生活中,向多本特别喜欢阅读,家中总是放着一套《毛泽东选集》。
闲暇时,他便会沉浸在书本中,若读得兴起,还会大声朗诵其中的段落,仿佛在与伟大的思想进行对话。这种习惯不仅让他保持了思维的敏锐,也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
向多本深知,健康的作息和饮食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但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样不可或缺。他常常鼓励身边的人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常说:“说说笑笑,通通七窃”,强调生活中没有什么难事是过不去的。他的长寿故事告诉我们,心胸宽广,心态平和,才是健康与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心态,让向多本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