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的监督与考核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探讨国企内考核和监督是否过度泛滥,执法者是否陷入了无底线查找问题的怪圈。
揭开神秘面纱:国企内考核如何运作?
在我们深入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国企内考核的工作机制吧。国企内部为了保证运作的高效性和公平性,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旨在揭示问题、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正确认识考核和监督的边界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企内考核和监督的方式似乎超出了合理的范畴。某些执法者为了追求“零问题”,不断地抓住问题的小节,甚至过度解读规定,让整个过程变得异常苛刻。这种情况下,员工完全没有安全感,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罚款、降级甚至开除。
有时候,一些领导者为了避免责任和风险,选择无限放大问题的意义,从而转移焦点。这让员工倍感压力和焦虑,造成了一种紧张的工作氛围。
考核泛滥背后的隐患
考核和监督的泛滥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严重挫伤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员工踏踏实实地完成任务变得不再重要,而追求审美奇点和盲目追求权威变成了唯一目标。这种情况下,员工只能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符合规定的行为,而不能真正发挥个人才能。
此外,过度泛滥的考核和监督还加重了官僚主义的现象。领导者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常常制定繁琐的流程和规定,增加了工作的复杂度和低效性。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寻找解决之道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国企内考核和监督泛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企业回归正常的轨迹。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考核和监督的目的和意义。考核并不应该仅仅追求“零问题”,而是要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促进员工成长。领导者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尝试,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建立开放、透明、多样化的沟通机制。员工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执法者的指责和批评。领导者需要倾听员工的声音,并积极采纳建议,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最后,完善考核和监督的规范和标准。避免任意解读规定,确保执法者的职责权力得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这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查机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方式来实现。
国企内考核和监督的泛滥问题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考核和监督的边界,铸造一个公平、透明和和谐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国企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和员工带来更多的价值。
不找事折腾一线员工,就表明自己没做事
说的没错,过度的抓安全已经严重影响了发展!
主要是现在的管理人员太多了,每一个都想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波来检查的都必须要查出问题来,同样的问题,这一波要求的是这样,下一波来的又说你的这个不行,又要按他的要求来,查得特别过细,错别字,标点附号搞错了都看出来,他们心思完全都没有用在增加企业效益上,全是形式主义,完全是为了推责,出什么事情先把自己的责任推脱,整得工人疲惫不堪,
大监督,一年检查十几二十次。
领导笑哈哈哈,小职员苦逼过日子
我在央企,你说的很对。过度安全检查,形式大于效果,特别是上级上上级领导安全检查,全是形式。另外,过度的合规与风控,也是形式过多。反之,企业经营的本质,也就是增收节支,反而抓得少。
朱元璋时期杀的很厉害,杀的后期都无所谓了,越杀越出问题,反正都是出大事,那出事之前至少要享受好,那还是动不动诛九族的年代,可想而知
俺们国企去年6S,生产 都挺掉打扫卫生给上级央企领导看,那简直是浪费的不要不要的,动不动就扔个几个亿换新的,动不动就拆了盖新的
吃干饭的闲人太多,这些吃干饭的为了凸显自己并非多余无用,于是乎就出各种馊主意为难一线员工,各种有用无用的考核一堆接一堆,不弄点扣钱的名目出来不算完。对于这些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弄到一线去。既解决了吃闲饭的太多为难真正干活的一线员工又能为青黄不接的一线补充有生力量。
只要查就不会查不到问题,鸡蛋里挑不出骨头也能挑出细菌不是
国央企现在考核扣款条框框超百条,框死你,严格的程度把低层的员工积极性搞没,只能按部就班磨洋工等着干
一天检查几次安全!
某网公司
那是那些与生产无关的管理人员在刷存在感,
考核的都可怜底层职工
我第一次去检查时,给很多部门打满分,被上头臭骂。说别人能找出这么多问题,就你基本个个满分。
闲人太多,所以检查指导的多,刷存在感,对工作和效益无益。
降本增效,一大堆检查,考核,成本没降下去,效率先降下来了[笑着哭]
特别是生态考核
我们也是,以前每年考核,现在又多了个半年考核[笑着哭]
考核搞的“合规”违法。查查企业员工的姓名权在使用中的方法,先看看能准确对正的情况就知道了。
玩呗
不是在检查,就是在检查的路上
涉及法律法规的问题怎能不一查到底?
胡扯。。。。。
闲的蛋疼
削苹果流程!
不安全生产,安全不生产。
你咋知道?后三名和别人排剂的!
过几年,看疗效!
你说得是铁路
本意就是甩锅而已。
要不上级没事干[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