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419)】解放战争最大的一次失利,毛泽东为此发急电

千篇历史藏 2024-04-13 07:09:12

【《毛年谱(1949-1976)》纪事本末·第一卷】1949年,毛泽东56岁。

1949年10月29日,毛泽东起草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以急电发给各野战军前委、各大军区。通报指出:

据第三野战军粟裕、袁仲贤、周骏鸣三同志十月二十八日致第十兵团叶、陈及福建省委电称,十月“二十七日八时电悉。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三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并请福建省委,用大力为该军解决船只及其他战勤问题。至失散人员,仍望设法继续收容”等语,特为转达,请急转告各兵团及各军负责同志,引起严重注意。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期已不在远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中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对于尚在作战的兵团进行教育,务必力戒轻敌急躁,稳步地有计划地歼灭残敌,解放全国,是为至要。

决策进攻金门岛

第十兵团隶属于三野,组建于渡江战役前,叶飞任司令员,张鼎丞任兵团政委(张鼎丞任福建省委书记后,韦国清任政治委员)。兵团下辖28军、29军和31军,共10余万人。

第十兵团多数部队是原山东根据地的八路军地方部队,指战员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相对三野的其他部队,第十兵团组建较晚,装备也差一些,尤其缺乏重型火炮。

1949年7月,第十兵团进入福建,先后发动了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和厦门战役,解放了福建。此时解放军无坚不摧,势如破竹,解放福州只用4天,毙伤国民党军2000余人,俘虏3万余人,而我军伤亡不足500人。

10月16日,历时两昼夜的厦门战斗胜利结束,我军全歼国民党军2.7万人,俘虏2.5万人,厦门宣告解放。

厦门岛解放后,汤恩伯为加强金门岛的防守力量,将潮安、汕头的第十二兵团所属第十一师等部队增援金门,其兵团主力亦陆续向金门增援。

为了在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主力登陆金门之前攻下金门岛,十兵团领导决定接下来由28军继续准备攻击金门。而此时,兵团领导的主要注意力转入了城市接管工作。

按照计划,登陆金门的部队由28军的82师三个团(244团、245团、246团)、84师251团、29军的85师253团和87师259团组成,一共2万人左右,进攻规模介于师级和军级之间,由28军统一指挥。另外,计划中还包括在打下大金门后,以85师剩下的2个团攻占小金门。

当时沿海船只,多被国民党军飞机炸毁,仅搜集到 300多只,一次只能运送3个团的兵力。叶飞等领导决定将所有船只集中使用,预计一夜之间连续运送两次,集中5个团的兵力首先攻取大金门岛,尔后再攻小金门岛。

战斗打响前,28军下达的作战命令是:

“集中一点在十里宽正面突破,先歼西半部,然后攻歼北太武山之敌。24日23时发起攻击,登陆以后,244团切断蜂腰掩护主力首歼金门城之敌,尔后会攻太武山,预定3天解决战斗。”

出于这一时间判断,登陆部队大都只带了2天的干粮。

战斗经过

1949年10月24日夜,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第二四四团、第八十四师第二五一团和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第二五三团为第一梯队,分别由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航。途中遭守军炮火拦击,受到部分伤亡,船队已不能保持完整队形。

25日2时许,各船陆续在龙口、古宁头附近靠岸登岛。各部队在“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不等待,不犹豫,向里猛插”的战术要求下,分头各自勇猛攻击。

此时,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军已到达该岛,加入战斗,协同原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五军及第二O一师,在坦克配合下发起连续反击。攻岛部队被迫退至古宁头地区改为防御,继续坚持战斗。

由于登岛时正逢涨潮最高潮,船只长驱抢滩。不料部队登岛后,恰逢退潮,欲返航时,潮水已退至10 米开外,船只全部搁浅。天亮后,国民党军飞机及军舰赶来,将300多只船全部炸毁。后续梯队无船可渡。登岛部队处于敌众我寡、孤立无援的危境。

25日,后续部队四处搜集船只,以重金奖聘船工,仅找到能运送4个连的船只。当晚起航登岛,与坚持在古宁头的部队会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登岛的全体指战员仍临危不惧,顽强战斗,但兵少力薄,弹尽援绝,更无食粮,难以挽回败局。血战至27日,两批登岛部队共 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

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最大的失利战斗。

金门战斗后,第十兵团向三野前委、中央军委报告,检讨失利主要原因:

在胜利形势下,高级指挥员轻敌急躁,盲目乐观,作战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即不适当地过早转移工作重心,将主要精力用于城市接管工作;指导思想上重厦门轻金门,在攻占厦门岛后,对攻金门岛的困难认识不足;缺乏具体指导,准备工作极不充分,尤其船只准备严重不足;在得悉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增防金门情报后,未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片 面强调抓战机,仍决定按原计划发起战斗;战斗组织不严密,第一梯队不同建制的3个团没有统一指挥,登陆后未能及时巩固滩头阵地、扩大突破口和组织指挥船队返航续运第二梯队,形成登岛部队各自为战,致被优势国民党军各个击破,造成战斗的失利。

叶飞

叶飞(1914年-1999年)祖籍福建南安,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5岁时随父回到祖国。14岁时加入共青团后,便开始了革命生涯。

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到闽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叶飞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

1939年5月,叶飞奉命率团与无锡、江阴等地游击队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任副指挥。6月指挥夜袭浒墅关车站,使宁沪铁路线一度中断。7月下旬突袭上海虹桥日军机场,烧毁敌机4架。后与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任纵队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旋即北渡长江,在扬州、泰州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飞任新四军第1师第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和苏中第3分区中共地委书记、副师长,参与指挥苏中地区反“扫荡”、反“清剿”和反“清乡”作战。1945年,叶飞起任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和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天目山反击战。

解放战争初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率部收复泰安、大汶口,参加胶济路反击战和宿北、鲁南战役。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

1949年2月,叶飞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4月参加渡江战役,率部解放丹阳、常州、无锡和苏州。5月参加上海战役后,率10兵团进军福建,先后发起福州、漳(州)厦(门)战役。8月兼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组织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

1953年,叶飞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在主持福建省工作期间,建立了第一批新兴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和文化教育事业。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第六届、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华侨委员会主任。

1956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叶飞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8月,叶飞任福州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0 阅读:2
千篇历史藏

千篇历史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