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很高的做人境界:寡言,寡虑,寡欲

内心温良文化人 2025-04-16 05:20:40

其实,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智慧,在于知道慢慢清理掉一些生活杂质,清空掉一些胡思乱想。

然后,修身养性,真正做到寡言,寡虑,寡虑,一边放下和清理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慢慢地捡起一些重要的东西。

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人的下半生,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该丢的丢,该扔的扔,该沉默就沉默,该简单就简单。

就是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一点,轻装上阵,松弛修行。

最终,才能够活出更高的做人境界,也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人生活法。

寡言养气

少说话,真的能改命。

因为一个人若是总是滔滔不绝,什么陈芝麻小事都说个没完没了的时候,无疑是加大了自我损耗。

反倒那些发言持重,克制隐忍的人,倒是不容易被白白损耗能量,懂得审时度势,稳住脚跟。

古人有云:“大辩若讷。”

其实,一个人越是喜欢争辩,评价,或是议论,就越容易祸从口出,伤人害己。

知道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要少说,才能让自己逐步对人性了解得更通透。

如此一来,哪怕在人情世故上遭遇一些事情,也能及时看穿真相,看见本质,见招拆招。

最终,放眼当下,就没有什么事是自己不能面对和无法处理的。

管住自己的嘴巴,便能驱散浮躁之气,收获好运之气。

甚至,在道德修养这一块上,也的确会让人觉得越来越靠谱,越来越值得信任。

古人云:“修身以寡言为贵,处事以德厚为先。”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其实就是懂得适时缄默,及时沉默,准时闭嘴。

少说多听,少话多静,在沉默里沉淀自己,在安静中蜕变自我。

最终,就像《易经》中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这样,反而能让自己过得更加有节奏,有福气。

寡虑养神

话说多了,精神上就空虚了。

一个人若是这也想个不停,那也想个不断,杂念一多,困扰就多了。

困扰多了,就已经掉进内耗深渊里,越想越多,越来越累。

实际上,诱发精神内耗的一个人重要表现就是,无缘无故想太多,莫名其妙爱思虑。

古人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凡事想得太多,除了只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烦恼和压力,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愈演愈烈,也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折磨,痛苦。

听过这样一段话:

“事,不能想得太多,想多了心就乱了;人,不能看得太清,看清了心就凉了;

情,不能陷得太深,太深了心就痛了。人活一世,想开了就是幸福,想不开就是痛苦。”

所以,与其多想,不如多做,做了,就有结果,才有出路。

否则的话,哪怕你从年头想到年尾,现实生活里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更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任何一点积极的影响和值得的收获。

保持精神上的简单,心灵上的纯粹,每一天活得脚踏实地一点,心安理得一些。

少思虑,多行动,少想多做,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了之后,也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安定。

寡欲养性

有段话说得好:

“有人喜欢繁花似锦的阳春,而我更爱就简的深冬;

有人钟情于充满精巧典故的曲赋,而我更欣赏尽显儒雅之美的诗词;

有人向往笙歌鼎沸、觥筹交错的生活,而我更愿意像陶渊明一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简单的生活,朴素的心灵,高贵的灵魂,其实是可以给到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可爱的体验。

实际上,要想做到这种境界也不难,只要你懂得筛选欲望,清理欲望,甚至是克制欲望。

毕竟,说到底我们每一天都在跟各种各样的欲望打交道,欲望多了,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消化,反倒成为一种负担。

欲望大了,自己没能力去承受,反而让自己被欲望控制、压榨。

最终,性情大变,浮躁极端,每天都过得极其痛苦难熬。

唯有寡欲,少欲,懂得控制欲望,掌控欲望,最终才能管好自己,稳住生活,过好一生。

0 阅读:31
内心温良文化人

内心温良文化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