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3月19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罗戈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研究将俄罗斯排除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之外。
对于俄罗斯是否受到影响,罗戈津表示无须担心,因为俄罗斯有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国内的所有手机都安装了这一系统,即便GPS系统被切断也能正常工作。但有通信专家表示,外界可能过分高估了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先介绍一下罗戈津,这是他与美国NASA第四次交锋了。2月底罗戈津在推特上向美国NASA“发难”,称美国不解除对俄罗斯航天局的制裁,俄罗斯有能力让空间站坠落在美国本土。
3月初,罗戈津再次通过媒体放狠话,称俄罗斯已不再向美国提供RD-180火箭发动机,RD-180被认为是世界最先进且性价比最高的发动机之一 。
美国曾花费十几亿美元向俄罗斯采购 了122台RD-180,靠这款发动机美国曾顺利完成好奇号火星车、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发射任务。
所以按照罗戈津的性格,即便是格洛纳斯存在缺陷,这也是不能承认的。当然,这种情况下,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也不会承认,即便是淘汰货,也要夸成是“顶尖产品”!
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是几次调整的产品,存在天然性不足目前世界有4大导航系统,分别是我国的北斗,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使用人数最多的无疑是美国主导的GPS,我国也曾使用多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则是后起之秀,采用了很多黑科技。
目前“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太空中的卫星、地面上的测控站及用户手中的终端设备。其中卫星总计27颗,包括3颗“格洛纳斯 - K”和24颗“格洛纳斯 - M”,但由于特殊的轨道结构仅有24 颗卫星可以运行。
24颗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上,每个轨道平面分布着8颗卫星,距离地面约1.9万公里,运转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但整体而言,俄罗斯格洛纳斯存在天然性的不足。
“格洛纳斯 - K”卫星和“格洛纳斯 - M”压根就是两个产品。2002年在普京的强势推动下启动了“格洛纳斯”系统重振计划,因为普京在车臣战争中吃了大亏,这里后面再讲。2004年12月,俄罗斯发射了第一颗“格洛纳斯”-M卫星,这是从老款“格洛纳斯”卫星改进而来。
截止2007年,俄罗斯航天局成功在预定轨道布置了14颗“格洛纳斯”-M卫星,直至2011年才彻底“竣工”,布局的24颗卫星能满足日常需要。
“格洛纳斯”-K卫星是俄罗斯为赶上国际先进导航卫星下的果实,采用了当时主流的新型原子钟,并增加了码分多址设计,最终使得卫星的定位精度更高、寿命更长,在轨寿命更高。但这一时期美国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围堵,最终导致“格洛纳斯”-K卫星只发射了4颗。
所以日常真正工作的是“格洛纳斯”-M卫星,但这款卫星在专家眼里存在天然性不足。首先国际上新型导航卫星都是非密封式的,所有载荷设备都在真空环境里运行,但“格洛纳斯”-M卫星采用的是密封式设计,主体是一个密封的舱体,这是俄罗斯精密工业基础太过薄弱所致!
其次是频率设计。我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及美国的GPS采用的是码分多址设计;“格洛纳斯”-M卫星采用的是频分多址设计;
前文提到直到“格洛纳斯”-K卫星才增加码分多址设计。这样的结果是终端设备兼容格洛纳斯信号难度更大、付出的成本更高,所以在国际民用市场上很快就败下阵来。
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优势GPS、北斗、伽利略的码分多址设计,意味着每颗卫星的调制方式和信号频率是一样的,卫星之间靠不同的伪码区分,但“格洛纳斯”-M卫星的频分多址设计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卫星通过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所以“格洛纳斯”-M卫星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
当然,这么多国家最终选择码分多址设计,因为它拥有更高的隐蔽性,算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俄罗斯曾因卫星导航吃过大亏车臣战争时俄罗斯军队采用的还是苏联时期老式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该卫星导航系统从1982年发射第一颗卫星,直到1989年才最终布局完成,总计有35颗试验星和定型卫星。
这批卫星设计寿命只有3年,加之苏联解体后对这批卫星管理不善,导致最后只有不到10颗卫星还能勉强工作,所提供的数据少得可怜、精度也大幅下降。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军队因多次因导航问题而迷路,不得不花巨资采购美国GPS服务,甚至有的空军飞行员自个花钱购买GPS终端设备的情况。
第二次车臣战争是普京主动,也曾因卫星导航问题陷入被动。据说这是他上台后力推重新型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
原创:博文
阿毛
北斗欢迎你
自由职业者
幸亏我们有北斗!
我心飞扬
看来依靠老美终究不牢靠
大昶
这是往死里整啊
鞋机自动夹料头
小编忘记了还有北斗吗?
用户17xxx40
用石油换北斗用吧![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