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霹雳空空导弹的发展历程

军武跨经纬 2025-02-01 18:50:40

中国霹雳空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霹雳-1: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装备的第一型短距空对空导弹,是参照从苏联引进的K-5空空导弹仿制的。K-5导弹又名K-5M,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1955年研制成功,中国在1958年引进米格-19战斗机的同时也引进了该导弹,并开始仿制,后命名为“霹雳-1”。该导弹采用雷达波束制导,可全天候使用,主要用于攻击中型轰炸机。1963年11月进行定型试验,1964年4月正式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1974年停产,中国装备的该导弹已全部退役;

2. 霹雳-2:是一种近程空对空导弹,仿制于苏联引进的K-13导弹。20世纪80年代前后根据美制AIM-9E逆向研究改进并迭代为霹雳2乙型导弹,现已退役;

3. 霹雳-3:中国早期研制的一种近距空空导弹,计划进展到完成了两型机试射,但由于引信可靠度问题,在解决该问题时其技术已落后,于是放弃量产,集中资源于更先进的霹雳-5B;

4. 霹雳-4:中国第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1966年开始研制,1985年因其性能不能满足要求而停止研制;

5. 霹雳-5:近距空空导弹于1970年代立项,分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型和被动红外型的AB两型,参考苏联AA-2飞弹的概念。1972年9月进行空中模拟弹发射试验,由于文革原因进展缓慢,1983年在同案检讨中半主动雷达制导型被终止开发,被动红外型则成功进入服役,并外销多国;

6. 霹雳-6:一款有着浓郁美制空空导弹设计元素的型号,有观点认为,霹雳-6是在国内获得的美制AIM-9L技术上,尝试攻克以锑化铟为核心的红外引导头、全向攻击能力、激光近炸引信三大难关的先进型号,但这实际上是第三代近距格斗弹的典型技术,远远超出了当时国内技术能力。因此,在70年代开始研发的霹雳-6,由于技术无法突破,最终中止项目;

7. 霹雳-7:中国在80年代立项的空空导弹,直接技术来源是法国R.550“魔术”红外近距格斗弹,这也是国内研发完成的空空导弹中,第一款真正脱离苏制设计思想的型号。但于1987年对外公开展示时,国产空空导弹已经有了更合适的选择,因此最终并未装备国内海空军,成为一款专用于出口的型号;

8. 霹雳-8:近距空空导弹由西安东方机械厂大批生产,主要装备中国空军歼10、歼11和成飞研制的外贸型枭龙战机,在实战中作用相当于AIM9M、R-73。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000米;

9. 霹雳-9: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近距格斗空空导弹,1986年开始研制,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展上亮相,1995年设计定型;

10. 霹雳-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2006年首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2013年设计定型;

11. 霹雳-11: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距空空导弹,2001年开始研制,2007年设计定型;

12. 霹雳-12: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中距空空导弹,2003年开始研制,2007年首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2013年设计定型;

13. 霹雳-1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空空导弹,2015年首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2018年开始服役。该导弹具有超远射程、超强机动性、超视距攻击等特点,是中国空空导弹技术的重大突破。

0 阅读:137

评论列表

男人觉醒了

男人觉醒了

4
2025-02-05 17:18

环礁

军武跨经纬

军武跨经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