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王陈坤书有多悲壮?死守孤城常州,欲降而不得,城破被寸磔处死

阿狸花猫历史 2025-01-14 14:42:16

护王陈坤书有多悲壮?死守孤城常州,欲降而不得,城破被寸磔处死

世人总道李秀成的悲壮,却不知还有一位更为悲壮的太平天国将领 - 护王陈坤书。他在常州城内,面对着清军的重重包围,带领着不足八千将士,以寡敌众,屡次击退淮军和洋枪队的进攻。当粮草殆尽,弹药将空之时,他本想献城投降,保全将士性命。然而,往事历历在目:就在几个月前,那些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们,不都被李鸿章一一斩首示众了吗?究竟是什么,让这位素有"陈斜眼"之称的勇将,在生死抉择之际,作出了如此悲壮的决定?

一、从伍卒到护王:一位太平军将领的崛起

广西桂平,一个普通的乡村,住着一位双眼略微斜视的青年,村里人都叫他"陈斜眼"。这便是日后太平天国赫赫有名的护王陈坤书。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起反清大旗,陈坤书闻讯而动,毅然加入了这支农民起义军。

起初,陈坤书只是一名普通的太平军士兵。在一次战斗中,清军突然从侧翼发起进攻,陈坤书凭借着他特殊的眼睛构造,敏锐地发现了敌军的调动,立即向指挥官报告。这一发现让太平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败仗,也让陈坤书初次展露头角。

随后的征战中,陈坤书屡建战功。在湖南的一场战役中,他带领一支小队,利用夜色偷袭清军粮仓,不仅解决了太平军的补给问题,还打乱了清军的部署。这一战后,他被擢升为百夫长。

1854年,是陈坤书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太平军正在安徽巢县驻守,守城期间,清军多次偷袭,陈坤书总能提前预判敌军动向。一次,他发现清军正准备从城东发起进攻,立即调整防御部署,在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火炮。当清军攻城时,遭到了猛烈的火力打击,损失惨重。这一仗,让他获得了殿前功曹副侍卫的职位。

不久后,陈坤书被调往忠王李秀成麾下。在李秀成的统帅下,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一次进攻江北大营时,陈坤书提出了"声东击西"的计策。他命令部分士兵在东面制造声势,自己则带领精锐从西面突袭,一举攻破了清军的防线。

在军中,陈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练兵。每到一处驻扎,他都要求士兵们操练不辍。他创新了一套适合太平军的训练方法,让士兵既能适应大规模的阵地战,又能应对游击战。这支精锐之师,后来成为了太平军的重要力量。

1860年,太平军在江南战场连连告捷,其中就有陈坤书的重要贡献。他在攻打广德时,采用了一个特别的战术:先派小股部队佯攻城门,引诱清军集中兵力防守,然后从城墙薄弱处突破。这个战术让太平军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广德城。

就这样,这位来自桂平的农家子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一步步走上了太平军高级将领的位置。谁能想到,这个被人叫作"陈斜眼"的将领,日后会在常州城写下那样悲壮的一页呢?

二、江南霸业:太平天国的辉煌岁月

江南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58年的一个深夜,江北大营外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这一夜,陈坤书率领的太平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清军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北大营。

当时的江北大营,是清军在长江北岸的重要据点。营内储存了大量军需物资,还驻扎着数万清军。这次进攻前,陈坤书带人潜伏了整整三天,仔细观察营地守备情况。他发现,每到傍晚时分,清军士兵都会列队吃饭,这时营地防守最为薄弱。

就在那个夜晚,陈坤书选择了营地最不起眼的西南角发起突袭。他让士兵们事先准备了大量火把,在进攻时四处点燃,造成兵力众多的假象。清军仓促应战,阵脚大乱。趁着这个机会,太平军一举突破了营寨大门。

攻下江北大营后,陈坤书在此驻扎,开始为更大的战役做准备。他一面派人打探江南大营的情报,一面让士兵们修整操练。每天清晨,他都要亲自检查士兵们的武器装备,确保每一支火铳、每一把刀剑都保养得当。

1860年5月,更大的战役打响了。这一次,目标是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不同,江南大营位于长江南岸,地势险要,守备森严。但陈坤书想出了一个妙计:先在上游集结船只,趁着涨潮之机顺流而下,直捣营寨核心。

那天正值阴雨天气,能见度极低。陈坤书的船队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江南大营。等到清军发现时,太平军的战船已经突破了江面防线。陈坤书站在船头,亲自指挥战斗。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响彻江面。

江南大营被攻破后,太平军在江南地区的统治达到了顶峰。陈坤书被派往苏州,协助忠王李秀成处理政务。在苏州期间,他不仅要应对军事威胁,还要管理民生事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他组织农民修复了被战火破坏的水利设施,还在城外开辟了新的耕地。

1861年初,一个重要的军事行动开始了。太平军先后围攻宝山、进击镇江,一路势如破竹。陈坤书的部队在这些战役中担任先锋,每次都冲锋在前。在攻打镇江时,他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地形特点,先让一支小股部队佯攻正面,自己则带主力从侧翼包抄,最终一举拿下了这座重镇。

不久后,忠王李秀成决定率军西进湖北,以解天京之围。临行前,他特意委任陈坤书为后军主将,负责上海至苏、锡、常一带的军事防务。这个任命,显示了李秀成对陈坤书的高度信任,也为后来的常州保卫战埋下了伏笔。

三、兵败风云:命运的转折

战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1862年初,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到了常州城:李秀成回到了苏州。这对陈坤书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他立即带领部队进驻常州,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坚守。

常州城内,陈坤书立即着手部署防务。他将城池分为四个防区,每个防区都配备了精锐部队。城墙上,他下令在重要位置增设了炮台,还特别强化了东南角的防御工事,因为那里地势较低,最容易遭受攻击。

就在这时,一支特殊的军队出现在了战场上——戈登率领的"洋枪队"。这支装备了最新式武器的队伍,给常州城的防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支现代化军队,陈坤书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创新。

他发现,洋枪队的火力虽然猛烈,但补给线却很长。于是,他开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军补给线。在一次夜袭中,太平军还缴获了一批新式步枪。陈坤书立即组织士兵学习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并改进了防御工事,专门应对这些新式武器的威力。

在城内,陈坤书与将士同甘共苦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有一次,城内粮食短缺,他主动让出自己的口粮,分给受伤的士兵。当时有个叫王小二的士兵,腿部中弹,陈坤书亲自为他包扎伤口,还把自己的棉衣给了他。这个故事在城内广为流传,成为了激励士气的典范。

常州百姓对这位将领也颇有好感。相传有一次,城内一户人家的幼童走失,陈坤书得知后立即派人寻找。最后在城西的一个废墟中找到了孩子,他还特意安排士兵护送孩子回家。从此,常州城内就流传着"护王爱民"的说法。

1863年夏天,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在江阴杨舍之沙山的战役中,陈坤书遭遇了重大挫折。他的部队被淮军打得节节败退,不得不撤往黄塘一带。虽然他随后又率军支援江阴,但再次被淮军击退。

秋天的一场战役,更是成为了转折点。陈坤书与章王林绍璋合兵出击,本想打开一条生路,却遭遇了淮军的强力阻击。战斗异常惨烈,太平军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回常州城内。从此,常州城便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此时的常州城,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城内的房屋多处被炮火损毁,街道上堆满了砖石瓦砾。但陈坤书和他的将士们依然坚守着这座城池,等待着转机的到来。然而,命运却给他们准备了更为残酷的考验。

四、孤城血战:最后的抵抗

1864年初,常州城内的情况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城墙上的守军越来越少,能够持枪作战的将士已不足八千人。粮仓里的存粮所剩无几,就连火药也所剩不多了。

这时的常州城,早已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城外,是虎视眈眈的淮军和戈登的洋枪队。城内,则是饥肠辘辘的将士和百姓。每天清晨,陈坤书都会亲自登上城楼,远眺四方,期待能看到援军的旗帜,但映入眼帘的永远只有敌军的营寨。

一次激烈的守城战中,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当时淮军正在猛攻西城门,城上守军的火药已经用尽。危急时刻,几个老百姓突然从家里搬来了十几坛陈年老酒。他们说:"护王大人,这是我们家的积蓄,用这个泼敌人!"士兵们就用这些烈酒,浇在了冲上城头的敌军身上。

粮食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到了三月底,城内的米价已经涨到了平常的十倍。陈坤书下令打开官仓,将存粮分给百姓。他还组织人挖掘城内的菜园和荒地种植蔬菜,但这些措施也只能暂时缓解饥荒。

四月初的一天,城内突然传来一个消息:金坛已经失守。这意味着常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城。从此,清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他们架起了新式火炮,日夜不停地轰击城墙。每天清晨,城墙上都会出现新的豁口,守军不得不用木板和沙袋堵住这些缺口。

最艰难的时刻出现在四月中旬。那时城内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连树皮都被居民剥光了。士兵们饿得面黄肌瘠,但仍然坚守在城墙上。陈坤书这时想起了去年冬天发生在苏州的事情:纳王郜永宽等人投降后被李鸿章处死的消息。这让他明白,投降不过是另一种死路。

在最后的日子里,常州城内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幕。有老人主动把家中存粮送给守军,有妇女冒着枪林弹雨为士兵送水,甚至有孩童在城墙下捡拾箭矢递给守军。这座城市,仿佛已经与守军融为一体。

五月初的一天,敌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陈坤书亲自带领最后的精锐部队死守城门。当淮军的大炮轰开城门时,他仍然站在城头,指挥将士们战斗。但这一次,再多的勇气和智谋也无法改变战局了。常州的保卫战,终于走到了尽头。

五、悲壮终章:一代护王的陨落

1864年5月9日,常州城终于被攻破了。城破的那一刻,陈坤书正在北城门指挥战斗。当清军蜂拥而入时,他没有逃走,而是带着最后一批将士与敌军展开了巷战。在一条狭窄的街巷中,他被围困,最终被活捉。

当陈坤书被带到李鸿章面前时,整个大堂鸦雀无声。这位身经百战的太平军将领,此刻衣衫褴褛,但腰板仍然挺得笔直。李鸿章开口劝降,说只要归顺朝廷,就可以既往不咎。

陈坤书却说了一段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话:"我陈坤书自从金田起义,便立志跟随天王。这十三年来,南征北战,从未有过二心。今日城破被擒,死又何惧?只是可怜我那些将士和百姓啊!"

这番话传开后,在淮军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就连一向以残酷著称的李鸿章,也称赞陈坤书是条汉子。但战场就是战场,敌人就是敌人,任何感慨都改变不了结局。

行刑的那天是个阴天。当陈坤书被押赴刑场时,沿途竟然站满了常州的百姓。他们虽然不敢公然示好,但许多人都低着头,偷偷抹泪。有个老者当场跪地磕头,被官兵呵斥着赶走了。

陈坤书临刑前,面向天京的方向深深一拜。据当时在场的一位清军将领记载,他始终昂着头,直到最后一刻。行刑结束后,有人发现他的眼睛仍然睁着,似乎在注视着远方。

常州的陷落,对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座坚守了近两年的城池,是通往天京的最后屏障。它的失守,意味着清军可以专心围攻天京了。

常州战役后,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写道:"叛贼陈坤书,虽为逆党,然其守城之坚,战阵之勇,实为罕见。若非戈登洋枪队助战,攻破常州,恐需更多时日。"

在常州人的记忆中,这位"护王"却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据说直到民国时期,常州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护王爱民如子,常州百姓怀思。城破人亡日,血染北门西。"

后来的史书中,常州保卫战被认为是太平天国后期最悲壮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是一场军事战略上的较量,更展现了一个武将在生死存亡之际的选择。陈坤书和常州城的故事,也成为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缩影。

0 阅读:19
阿狸花猫历史

阿狸花猫历史

阿狸花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