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穴—手指上的足三里,补益要穴一穴位定位与命名位置要点:位于双手掌面、无名指

飞翔说健康 2025-10-22 12:09:56

三眼穴—手指上的足三里,补益要穴

一 穴位定位与命名

位置要点:位于双手掌面、无名指的掌侧(内侧)。常用两种定位法:

经验取穴:沿无名指第二指节(靠近掌心的一节)的中央线内开约2分,距第二节横纹约2分处取穴。

分区取穴:在无名指第一指节的B线(靠中央的一条分区线)上约1/3处取穴。

命名由来:在董氏奇穴体系中,此穴常被称为“功同足三里”,强调其偏于补虚、扶中的取向,因而有“三眼(三里)”之称。

穴区解剖(针刺参考):浅层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网,神经为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分支;深层涉及屈指浅肌腱、屈指深肌腱、蚓状肌、骨间肌等。以上信息用于理解针刺层次与手感,非自我操作依据。

二 主治范围与适用场景

脾胃相关:用于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泻等中焦不适的日常调理与辅助。

体质调养:偏于补虚扶正,常作为日常脾胃保健的按压点,适合饮食不规律、久坐少动、易疲劳的人群在非急性期使用。

配伍思路:临床多与脾胃经相关穴位配合,以增强和中、理气、助运化的效果(需专业辨证)。

使用提醒:属“补针”取向,若见明显实热、火亢表现(如胃脘灼热、口苦口干、便秘燥结等),应先行辨证,必要时改由专业医师调整方案。

三 按摩手法与日常应用

取穴与体位:掌心向上,放松无名指;以对侧拇指或食指指腹定位,先在穴区轻压寻找酸胀敏感点,再定点施力。

按压要领:以“酸、胀、微麻”为得气感,力度循序加深;可用指甲轻掐或指腹环形按揉。

频率与时长:每次2–3分钟/侧,每日2–3次;左右交替,力度适中,避免皮肤破损。

时间选择: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更利于形成习惯;饭后避免立即强刺激。

操作细节:指甲剪短磨圆,皮肤干燥或涂少量滑剂以减摩擦;若出现明显不适,立即减轻力度或停止。

四 针灸要点与安全提示

针刺参数:多用直刺,深度约2–3分(约0.6–1.0厘米),以局部酸胀为度;进针宜轻巧,避免深刺与大幅度提插。

适应与禁忌:体质虚弱、年老者及孕产期人群,建议由合格针灸师操作;局部皮肤感染、破损、明显肿胀者禁针。

医疗声明:本文仅作中医科普与自我保健参考,不替代个体化诊疗;涉及针刺、放血、强刺激等操作,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0 阅读:24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