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清朝试图和平统一台湾,郑经却得寸进尺求独立 清政府与台湾郑氏

熹然说历史 2025-10-26 23:51:44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清朝试图和平统一台湾,郑经却得寸进尺求独立 清政府与台湾郑氏政权之间曾有多次议和,清廷一直以招抚为主,力求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但郑经却以”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为由拒绝,一再提出过分要求。这场持续20年的谈判拉锯战,清廷让步一再加码,郑经要价却步步抬高,直到把和平统一的最后机会彻底葬送。 郑经生于1642年10月,是郑成功的嫡长子。他的童年在战火中度过,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这让19岁的郑经第一次近距离见证父亲的功业。1662年5月,郑成功在台湾突然病逝,年仅38岁。郑经当时在厦门处理军务,赶回台湾时父亲已经去世。 郑经继位并不顺利。由于他早年曾与弟弟的乳母私通生子,触怒郑成功,导致郑成功的五弟郑袭和大臣黄昭拒绝承认他的继承权。郑经只能从厦门起兵攻打台湾,黄昭在战斗中被流箭射死,郑经这才稳住局面。他在台湾推行各项政策,鼓励移民垦殖,设立学校,坚持使用永历年号,在台湾设立官制,俨然把台湾当成独立政权来经营。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去世不久,清廷派遣耿继茂、李率泰前往厦门与郑经谈判,开启了长达20年的和谈马拉松。清廷表示只要郑经剃发登岸,就给予厚爵封赏。郑经却拒绝剃发,提出要效仿朝鲜,作为朝贡体系内的藩国。朝鲜是清朝疆域外的独立国家,郑经这一提议等于要求台湾独立。清廷当然不会答应,谈判破裂。 1664年,郑经在大陆沿海的最后据点铜山被清军拔除。1667年,康熙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招抚,开出八闽王的待遇,爵位高于郡王,还恢复两岸通商。郑经却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拒绝招抚。讽刺的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向荷兰人严辞声明:“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领土也!” 1669年,清廷派刑部尚书明珠主持和议。这次清廷作出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不登岸,世守台湾。但郑经仍因剃发问题拒绝。清廷坚持认为”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不剃发就不能表现归顺诚意。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看到机会来了。他趁机反攻大陆,连克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七州府。1677年清军反攻,郑军节节败退。清廷再次议和,重申昔日条件,甚至可考虑不剃发,明朝服饰也可保留,对郑氏按朝鲜事例处理。条件优厚到前所未有。 这时郑经的表现更加离谱。他得寸进尺,竟提出要割让福建漳、泉、惠、潮四府,以及东南沿海各岛屿作为交换条件。这近乎勒索的要求让清廷无法接受。1680年,姚启圣攻克海澄,收复金厦,彻底把郑经赶出大陆。姚启圣再次和谈,同意依朝鲜例、不剃发、不登岸,甚至不要求称臣纳贡,只要郑氏退出大陆。可郑经坚持不肯退居台湾,还要求海澄作通商口岸,清廷每年纳饷六万两。 1681年正月,郑经病逝,年仅39岁。权臣冯锡范发动政变,绞杀刚继位的郑经长子郑克𡒉,立12岁的次子郑克塽为延平王,郑氏集团民心、军心尽失。康熙再派人谈判,要求”悔罪、剃发、归诚”,郑氏依然拒绝。 既然和统无望,康熙决定武力解决。1682年,康熙重新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是郑成功部将,后被郑成功抓获,家人惨遭杀害,与郑氏有血海深仇。1683年6月14日,施琅率军2万余人、战船238艘从铜山出发。 6月22日早晨7时,施琅发动总攻。清军将舰队分成三路。天亮前刮起台风,郑军顺风势一度占优。到中午,台风受赤道锋面带影响,海上转吹南风,风向变得对清军有利。施琅趁势反攻,郑军全面崩溃,共毙伤12000人,俘5000余人,击毁缴获战船190余艘。刘国轩率残部逃回台湾。 澎湖失守后,6月27日,宁靖王朱术桂自缢殉国。7月15日,郑克塽向施琅递交降书。8月13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8月18日,郑克塽率文武官员剃发易服,明郑政权灭亡。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后,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郑经一生坚持所谓独立立场,拒绝清廷多次和平统一的提议。清廷从最初要求剃发登岸,到后来允许不剃发、不登岸、世守台湾,再到可比照朝鲜、甚至不要求称臣纳贡,让步一再加码。但郑经的要价却越来越离谱,从最初要求独立地位,到索要大陆四府和沿海岛屿,再到要求通商口岸和每年纳饷,完全是狮子大开口。他的这种态度给台湾百姓带来战乱,也让郑氏家族走向覆灭。历史证明,分裂必将失败,统一才是大势所趋。 郑清和谈历时30年,双方都坚持各自政治立场,无法找到折中方案。郑经错失一次次和平统一的机会,把谈判当成拖延时间的手段。今天回看这段历史,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注定失败。你觉得历史会不会重演?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