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 看到这个说法,估计不少人都会觉得有点离谱,把中国反制美国的大豆和韩国的大白菜相提并论。 这根本就是没搞懂贸易博弈的核心逻辑:不是随便拿一种进口商品就能当筹码,关键得看这东西能不能替代、谁更离不开谁,不然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先说说中国反制美国大豆的事儿,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可替代逻辑”。 大豆是全球流通的标准化商品,中国当年停止从美国采购后,立马就转向了巴西和阿根廷,从这两个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分别涨了近30%和90%以上。 到了2024年,中国大豆总进口量不仅没降,还增长了5.3%,完全没受影响。 可美国那边就惨了,农业州的大豆堆着卖不出去,洛杉矶等港口的货运量直接锐减三分之一还多,这才是真正能起到反制效果的筹码,你离不开我的市场,而我有其他选择。 再看韩国的大白菜,这根本就是另一回事。 泡菜对韩国人来说可不是普通蔬菜,那是“舌尖上的国家认同”,家家户户腌制季囤几十颗白菜都是常事,地位根本没法替代。 而且韩国的白菜供应,早就离不开中国了。 地理上近是关键,山东的白菜运到韩国只要一两天,能保证新鲜度,日本、东南亚这些地方根本比不了;更贴心的是,山东菜农还能按韩国人的要求,定制白菜的脆度、辣度,这种精准适配,让其他产地的白菜完全没了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韩国自己种不出足够的白菜。 全国70%都是山地,耕地本来就少,还在慢慢缩减;农业劳动力越来越老,人工成本是中国的五倍;再加上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白菜产量一年比一年低,预计2025年夏季还要锐减近四分之一。 本土产的只能满足半年需求,每年几十万吨的缺口,几乎全靠中国填补,韩国市场上99%的进口泡菜成品,还有绝大部分鲜白菜,都来自中国。 这可不是简单的“进口商品”,而是维系韩国人餐桌和占食品工业12%的泡菜产业的“生命线”。 历史上韩国已经五次爆发“白菜危机”了,每次都是本土歉收,白菜价格飙到比猪肉还贵,最后都得靠紧急从中国进口,甚至政府取消27%的关税来“抢菜”,才能稳住市场。 这早就说明,韩国对中国白菜的依赖是根深蒂固的,根本没法短时间改变。 那要是真像智库说的“不买中国大白菜”,后果会怎么样? 对中国来说,每年出口给韩国的5万吨白菜,在全国1亿吨的总产量里占比还不到0.05%,菜农顶多就是少卖一点,影响微乎其微。 可对韩国来说,麻烦就大了,首尔超市里中国白菜和本土白菜价格能差四倍,一旦断供,物价肯定飞涨,主妇们可能连菜都买不到,不是偷偷买的问题,是没的选。 泡菜工厂得停工,餐饮业也会受重创,连锁反应下来,民生和经济都得受影响。 说白了,贸易博弈的筹码得是“对方离不开,自己有替代”的东西,可韩国的大白菜恰恰是“自己离不开,还没替代”的软肋。 把维系国民生活的软肋当成能挥舞的拳头,这种想法根本不切实际,完全是凭着情绪下判断。 真要这么做,最后承受沉重代价的,只会是韩国自己。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