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波操作真是绝了!刚出台新规卡我们脖子,不准中国买高端光刻机,结果你猜怎么着?格力反手就上演了一出“教科书式反击“,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直接甩进垃圾桶,转头就和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签下21.8亿天价大单! 最近半导体圈的瓜吃得人直呼过瘾,荷兰那边刚对着高端光刻机市场放出狠话,咱们国内企业直接用行动给出了漂亮回应。要说这事儿的起因,还得从荷兰最新出台的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新规说起。 自从ASML的EUV光刻机成了芯片制造的“卡脖子”关键设备,荷兰就一直被外界盯着出口动向,这次新规更是直接加码,明确限制向中国出售用于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高端光刻机,明摆着是想在技术上给我们设置障碍。 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不少人还在担心国内企业会不会受影响,毕竟之前不少厂商都有从ASML采购设备的计划,格力就是其中之一。 据行业内消息,格力旗下的半导体子公司原本已经敲定了三十台进口光刻机的订单,其中还包含几台用于先进制程研发的中端设备,总金额不小。要是按照荷兰新规,这些订单要么被卡住无法交付,要么就得被迫调整采购规格,换谁都会觉得头疼。 可谁能想到,格力的反应速度这么快,而且出手相当果断。就在荷兰新规正式生效的第二天,格力就对外宣布取消那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把原本准备付给海外厂商的资金直接转投到国内供应链。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没过多久格力就和国内两大半导体设备巨头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签下了总金额21.8亿的合作大单。这笔订单里不仅包含了多台14纳米制程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还有一套完整的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线,甚至附带了联合研发下一代设备的合作协议。 其实格力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早就不是秘密了。从2019年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开始,格力就一直在悄悄积累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先后投入超百亿元用于研发。 这次取消进口订单转而牵手国内企业,也不是一时冲动。北方华创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的龙头企业,在刻蚀机、PVD等设备上已经实现了14纳米制程的国产化突破,而中电科48所则在光伏电池和半导体材料设备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双方的技术实力正好能和格力的制造需求形成互补。 这波操作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业内人士分析,格力的选择不仅能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还能给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注入信心。 要知道,国内设备厂商最缺的就是大规模商用验证的机会,格力作为制造巨头,其订单不仅意味着收入,更意味着这些设备能在实际生产场景中得到打磨和改进。 之前国内某芯片制造企业就曾表示,和国内设备厂商合作后,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部分设备的性能已经能达到进口设备的90%以上,而且成本还低了近三成。 荷兰那边可能也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原本想通过限制出口来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没想到反而加速了国内企业抱团取暖的进程。除了格力,近期还有多家国内制造企业宣布加大对国产半导体设备的采购力度,国内设备厂商的订单量也出现了明显增长。 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提升到了28.7%,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个百分点。 当然,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高端光刻机的国产化之路还很长,目前国内企业在EUV等尖端设备上还存在技术差距。但格力这波“教科书式反击”已经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面对外部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通过自主创新和国内协作,一步步打破壁垒。 本文信源: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