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央视新闻提到部分地方“一刀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做法,既缺乏法律依据,也让人情味显得有些冷淡。并提倡更有灵活性和人性化的方式,这一下就点燃了大家对春节的热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2437ff19fcfe9979219f2d27e09019.png)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多好的一句话。
在最新的报道中,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市陆续实施了“禁改限”政策,河南、辽宁、广东等地的实际行动成为“解禁”的带头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54c512a4802e621a2c819d490ff7be.jpg)
各地因地制宜弹性调整,河南郑州、南阳划定区域燃放;辽宁鞍山设立了集中燃放点;广东顺德通过对烟花进行分类管理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弹性调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6bc6bf5e3c66e79289172a2e71d19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a8cf9f1a9c85fec7f99d70f83297b6.png)
这些调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好评,并让广大网友羡慕不已,同时也在期待: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
他们连老祖宗的话都不听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抵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fa6617a2e09d182b56266ac13687d5.jpg)
所有事物都有不好的一面,若是把不好的一面无限放大看,就都该禁,那这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be81e8bd98ffd568d8f198c3f4c6b6.jpg)
而且春节已经申遗成功,既然成功了,其中的传统民俗不都算吗,难道不包括烟花爆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e2feb6fd713c7e8f4a1490baf1f059.jpg)
从2015年开始,“禁放”的规定让许多人忘记了年味,“一刀切”的禁令虽然初衷是好的,可每到春节,人们不禁唏嘘:“不放鞭炮的年,还算什么年呢?”
每个地方的环境、居住的人和文化风俗都不一样,怎么可以全面照搬呢?
这算不算现代版的因噎废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03a73541ea43b730b23b652798429e.jpg)
并且央视明确指出,现行法律并没有要求全面禁止烟花爆竹。“一刀切”式的规定不仅缺乏法律依据,也会引发民众的矛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de30550966b1dd0f3772acf9492d5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5a650ed9d24a1e56140133e97207cf.jpg)
央视再次发声,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烟花爆竹并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一种仪式感。它提醒我们,年是一个节点,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无论是设立集中燃放点,还是开发更环保的烟花,这些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让这个“年”更有味道。
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忙碌。或许,只有到了春节,点燃绽放在黑夜中的烟火,我们才会停下脚步看看,回归那份最初的温暖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