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李奇微去世,这位经历过二战和朝鲜战争的传奇将军,留下了一部《李奇微回忆录》。这本书被军事研究者奉为经典,其中不仅记录了他在战场上的决定性时刻,还透过他的经历,展现了冷战时期的大国博弈。
在一次生前的采访中,他抛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全球真正具备世界一流战斗力的国家只有三个,其余的都不值一提。他为何如此笃定?
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1950年12月23日,美国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沃尔顿·沃克将军在一起意外车祸中不幸去世。在这个危急关头,李奇微将军被迅速调任为新的司令官,负责接管这支经历了数月激战的军队。
接任司令官之后,李奇微立即注意到韩国军队的混乱状况。在汉城撤退的过程中,韩军的溃散无序显得尤为突出。大批士兵毫无组织地撤离,弃置了大量军事装备。重型火炮被随意丢弃在原地,甚至连最基本的步枪也被士兵们抛下。
一些车辆上塞满了试图逃离的士兵,有些士兵徒步赶路,场面极度混乱。道路上挤满了各种车辆,有军用卡车,也有征用的民用车,所有车辆几乎争相抢道。没有人指挥撤退的秩序,整个部队像一条涌动的洪流,毫无方向。
面对这种局面,李奇微试图以行动遏制这场混乱。他亲自来到撤退的主干道,希望通过指挥扭转颓势。他站在道路中间,试图通过挥手示意来阻止溃退的士兵,试图让他们停下来,但这一切几乎没有效果。
撤退的车辆根本不减速,有些甚至绕过他继续前行。士兵们在车辆上神情冷漠,有些人甚至没有注意到站在道路中央的指挥官。步行的士兵低着头,默默地跟着车队前进,没有人停下来听从命令。
道路两旁,丢弃的物资和装备堆积如山。可以看到大批未拆箱的弹药、车辆零件甚至食品供给被直接抛弃。一些士兵匆忙地扔下自己的背包和武器,只为能够尽快上车离开。一些车辆由于超载无法正常行驶,停在路边,而车上的士兵则换乘其他车辆继续撤离。
更令人担忧的是,道路被撤退的韩军堵塞,物资运输变得极其困难,联合国军的补给线也因此受到严重干扰。韩军士兵撤退时的混乱状态传到了联合国军其他部队,也进一步影响了美军基层士兵的士气。
李奇微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幕。对于当时韩军士兵的混乱撤退,他描述了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可能远离追击的中国军队。他观察到,韩军士兵完全丧失了组织性,撤退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保存战斗力,而是单纯地逃离战场。
晋升为联合国军总司令1951年1月,李奇微为了扭转战局,制定并实施了被称为“磁性战术”的进攻计划。这一策略旨在利用联合国军的机动性和火力优势,通过有限推进逐步瓦解中朝军队的防线。在长达20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他指挥第八集团军向敌军展开猛烈的攻击。各部队的推进步调经过精心协调,每一个目标都被具体分配到相应部队,炮兵和空军的支援也密切配合地面进攻。
李奇微的战术注重吸引敌军进攻,同时通过强大的反击削弱敌方的兵力。他选择了一些容易被中朝军队视为薄弱环节的区域作为诱敌之地,集中布置强大火力。随着战线的推进,士兵们的士气明显得到了提升。虽然中朝军队顽强抵抗,但联合国军重新掌控了部分战场主动权。
1951年4月,战争形势再次发生变化。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重任交给了李奇微。李奇微接管指挥后,对中朝军队的作战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通常因后勤补给的限制而难以持续超过一周。
这为了削弱志愿军的战斗力,李奇微加大了空中作战的力度。他命令空军频繁出击,摧毁敌军的运输线和补给站,使得志愿军的粮食、弹药等物资供应受到严重干扰。同时,他调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方式,采用灵活的防御战术应对敌军的进攻。
在面对志愿军的强攻时,联合国军采取了逐步撤退的策略,以保存实力并消耗敌军的资源。一旦发现敌军的进攻强度减弱,地面部队便迅速发起反击,重新夺回阵地。
1952年,朝鲜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李奇微完成了他在朝鲜战场的使命。在这一年,他结束了自己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任期,将这一职位交给了继任者马克·韦恩·克拉克。李奇微离任时,正值战争从全面攻防转向谈判与阵地战的时期。
李奇微的军事遗产与全球军事格局的评述1993年,李奇微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他所著的《李奇微回忆录》成为研究冷战与朝鲜战争的重要文献,许多军事学者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当时的战略决策和战术演变。在他生前的一次采访中,他明确指出,全球真正具备顶级军事实力的国家仅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的军事力量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离不开巨额军费的投入。美国海军的全球部署是其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中,都表现出极高的机动性和威慑力。按照他的描述,美国任何时候都有超过30%的海军力量部署在海外。
例如美国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以及欧洲周边水域的部署情况。在这些区域,美国海军往往保持2至3个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战备群的存在。航母战斗群作为现代海战的核心力量,凭借其庞大的舰载机数量和远程打击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任何威胁目标发动精确打击。
同时,两栖战备群则具备强大的投送能力,为美国在海外的快速干预提供了重要支撑。
自1991年以来,美国海军的舰艇总吨位始终位列全球第一,甚至超过排名第二至第四位国家的舰艇吨位总和。
从核动力航母到导弹驱逐舰,再到先进的潜艇,美国在各个海上作战领域都占据了绝对的技术优势。2018年美国武装部队的总人数达到了137.98万人,其中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比例最高,占据了52.34万人。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逐步将全球军事力量投送作为战略重点,尤其在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存在尤为突出。
苏联遗产与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超级大国,苏联在军事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其武器装备在一些领域甚至领先于美国。例如,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研发、坦克技术以及战斗机设计在冷战时期都占据了重要地位。苏联通过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中包括规模庞大的陆军、装备精良的海军以及具有全球威慑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的军事遗产,包括装备、技术以及军工体系。然而,解体初期的经济困境导致军队的整体实力出现明显下滑,大量武器装备因缺乏维护而老化,军队士气低落,预算也大幅削减。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一度陷入低谷,难以与其作为超级大国继承者的身份相匹配。
随着普京在2000年担任总统,俄罗斯开始逐步恢复和加强军事能力。2003年10月,普京正式批准了《俄罗斯军队现代化方针》,这是俄罗斯迈向全面军事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该方针明确了军队改革与装备升级的目标,其中包括改善现役武器装备、提高军队作战能力以及增强军事工业的研发水平。
2009年,俄罗斯政府进一步制定了新的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幅提升陆军和海军现代化武器的装备比例。根据这一计划,从2011年开始,俄罗斯军队逐步加快了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列装。政府的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30%的现代化武器配备率。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到2015年,俄罗斯军队已经成功将陆海军的新型武器配备率提升至接近30%。从地面力量来看,俄军大量装备了T-90主战坦克和现代化的步兵战车,同时开始列装下一代T-14“阿玛塔”坦克。海军方面,俄罗斯加速建造多用途核潜艇和护卫舰,同时恢复了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维护工作,以确保海上力量的持续存在。
到2020年,俄罗斯军方进一步将这一比例提高到70%-80%。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不仅在装备更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注重了军队的整体扩编。截至2017年,俄武装力量总人数已增加至189.8万人,其中包括101.3万名现役军人。
与此同时,现代化武器配备率的提升也为俄罗斯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注入了新活力。到2017年,俄军的现代化装备率已经达到61.5%,并在2019年至2020年间进一步提高至67%-70%。这些数据表明,俄罗斯军队的装备结构逐渐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战略导弹部队完成了RS-24“亚尔斯”洲际导弹的全面换装,空天军引入了新一代苏-57隐形战斗机和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为俄罗斯在未来的空中防御和进攻中提供了极大的技术优势。
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升级,使俄罗斯军队逐步恢复了其冷战时期的部分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其国际军事地位。
参考资料:[1]刘浪.肩上挂手雷的四星上将 朝鲜战场上的李奇微[J].国家人文历史,2010(12):96-101
瀚景龙骑士
沃克都被韩国逃兵撞死了,你个小李子还想阻止韩国人逃窜?这不是螳臂当车吗?小心他们车轮下又多个亡魂[笑着哭]
haoye218
战胜美国人的是一句话:你失去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一个儿子,我们是烈士家属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