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一辆车是上汽大众途昂X,算是洋品牌。2019年买下的,2005年1月份转手。更早的一辆车是东风日产逍客,2008年买的,2019年转手给了大众官方二手车。一个德国品牌,一个日本品牌,两辆车开了16年。把我的青春都开进去了。但是有一说一,都是不错的车,满意度都在90分以上。品质稳定,没啥毛病,风雨兼程,与我同行。所以我对洋品牌的印象还是挺好的。用料考究,品质过硬,经久耐用。 👉那个年代我选车,坦白讲几乎不会关注国产品牌。一个是品牌相对少,选择面小,第二就是觉得国产车的质量还不够稳定可靠,第三也有点虚荣心,国产品牌拿不出台面。毕竟到我买途昂X的时候,价格也到了35万的级别,这个价位买国产肯定是不太现实的,当然我也不是那种特爱面子的人,为面子而活的人。不然的话我一定选择BBA,因为30多万虽然买不了高端的BBA,但是肯定能买得着。 👉在我买了大众途昂X开了两年的时间之后,新能源市场开始蓬勃发展。特斯拉进入国内市场的第1年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它,总觉得又贵又不靠谱。后来去上汽大众保养车的时候看到过两次ID系列,去近距离感受了一下,和传统油车相比,觉得内饰有点意思,简约时尚,有科技感,整体印象不错,但是并没有买入的念头。印象很深的是极氪001的出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商店里看到了正在巡展还没有上市的极氪001,瞬间被它的外观和内饰说吸引。打听一下,知道这辆车来自国产品牌吉利,让我对国产的印象有了不小的改观。原来国产车也能做得如此精致精美考究时尚。至少看得见的地方都已经达到了国外豪华品牌的水准,远超Tesla。 👉从那时候起洋品牌和国产品牌在我心里的地位开始慢慢的发生变化,我对国产品牌产品的关注越来越多。虽然对洋品牌的关注并没有减少,但是我骨子里对于纯洋独资品牌的那种还是有排斥感的,比如特斯拉。所以当我想换第3辆新能源车的时候我就不再像前两辆车那样只看合资品牌。而是既看了合资品牌的大众ID系列,宝马IX3,日产艾维亚等合资纯电车并一一试驾。但同时我也去试驾了极氪001,小鹏汽车,理想L7,腾势N7,问界系列,比亚迪汉唐等国产车型。 👉通过大量的看车试车,我发现在新能源品牌领域国产品牌的崛起非常快。无论从外观内饰的设计用料,还是从驾驶质感上来说,和合资车的差距越来越小。虽然合资车确实有它的强项。比如我在试驾大众id系列和宝马IX3时,他们的底盘质感和操控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在试驾奔驰EQE时这种印象达到了极致,太好开了。倒是在试驾特斯拉model y的时候这种印象翻车了。Model y是我试驾过的驾驶感受最极端的车辆,驾驶乐趣和操控性一流,但是舒适性实在让我无法忍受,因为像我这样的中年人买车肯定不光是自己开,必须考虑后排家人的乘坐感受。但是毛豆Y的那种梆梆硬和呼啦啦,让我第一时间将它排除在选择之外。而其他几款合资品牌的电车虽然非常好开舒适性很高,但是他们的短板都在车机和舒适性配置,还没有摆脱传统油车的影子。而我试过的几辆国产新能源车驾驶质感和合资品牌之间并没有质的差距,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而豪华的内饰,先进的车机系统,时尚的外观,丰富的配置反超了合资品牌。所以一圈对比下来,国产品牌唯一让我顾虑的是它的产品品控和耐用性。毕竟一辆车开起来省心耐用才是硬道理。省心说的是它的做工没有小毛病,开着安心省心,耐用是说它经得起长时间驾驶,10年8年,一二十万公里之内不出什么毛病。而这一点呢,还真就需要时间的验证,并不是看一看开一开就能确认的。至于不少车友特别在意的面子问题,本人不是非常在乎,而会做综合的考量。 👉经过长达接近三年的对比,试乘试驾和心理斗争之后,我最终于2025年1月选择了吉利集团旗下的国产豪华纯电品牌新车型极氪7X。至今已经开了9个多月,行驶了15,000多公里。我很认可我自己的选择。 👉当然我选择了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也并不意味着我否定了洋品牌的新能源车。不管是造车经验丰富的百年车企,还是品质过硬技术实力强劲的特斯拉品牌,也都是新能源领域不错的选择。所以如果你是为了一辆喜欢的车去选择它们,自然无可厚非。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时至今日,依然有部分国内的车友纯粹是为了洋品牌去选择一辆车,为了面子去选择一辆洋车。甚至连试都不试,就坚定的认为洋车一定比国产车好。如果你还持有这种心态,我劝你补补钙,站着腰板。拿出一个新时代中国人该有的样子。不是让你用自己的钱打着爱国的旗号去支持国产品牌,钱是自己赚的,怎么花都是自由,但也一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照镜子,妄自菲薄。 👉买车是为了开车,开车是为了通行,安全的通行,安心的通行,舒适的通行,绿色通行,有面子的通行。但这年头,面子不光是车给的,车能给的面子是极少的,关键还得靠自己争取。只要能满足你的这些需求管他洋车还是国产车,喜欢就入手吧。[来看我][送心][互粉]【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