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密码本,一家三口跳海牺牲!儿子才两岁!致敬革命先烈!沉默的荣耀里全是真人真事!令我辈热泪长流! 这悲壮的一幕,发生在1941年的广东沿海,主人公是东江纵队情报员卢伟良与妻子张雪英。当时,卢伟良负责传递粤港地区的重要军事情报,随身携带的密码本记录着我军联络暗号与作战部署,一旦落入日军手中,将导致整个情报网络瘫痪,无数战友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那年深秋,卢伟良夫妇带着两岁的儿子卢小明,伪装成渔民执行情报传递任务,却在途经大亚湾海域时遭遇日军巡逻艇。日军发现他们的身份可疑,立即展开追捕,密集的子弹不断落在船身周围。卢伟良知道,密码本绝不能被夺走,他迅速将密码本紧紧绑在腰间,与妻子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两人早已达成共识,宁死也不泄露任何机密。 眼看日军的船只越来越近,卢伟良先是将最后一份加急情报塞进船板夹缝,随后抱着儿子,与妻子手牵手走向船舷。日军在身后喊话劝降,承诺只要交出密码本就留他们一命,但夫妻俩没有丝毫犹豫。张雪英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颊,低声说了句“孩子,别怪爸妈”,话音刚落,三人便一同纵身跳入冰冷的海水。 日军打捞许久,只找到他们的遗体,却始终没能从卢伟良腰间取下被鲜血浸透的密码本——他直到最后一刻,都用身体紧紧护着这份关乎战局的重要文件。后来,东江纵队的战友们找到这份密码本与那份加急情报,靠着这些信息成功调整了作战计划,粉碎了日军一次针对我军根据地的“扫荡”行动。 卢伟良一家三口的牺牲,并非个例。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情报工作者像他们一样,将个人生死与家庭安危置之度外,用生命守护着情报安全。两岁的卢小明或许还不懂“牺牲”的意义,但他与父母一同融入大海的身影,成为了革命史上最令人心痛又崇敬的画面之一。从这份沉默的荣耀中,我们能清晰看到革命先烈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也更懂得如今的和平生活,是用怎样沉重的代价换来的。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