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签的协议,不断给中国找麻烦;可如果彻底开放稀土配额,美国拿到这些关键材料后,增强军备,再回头限制中国,局面也不会更好。 稀土元素包括17种金属,在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手机芯片用钕制造磁体,新能源汽车电池靠镝提高耐热,美军F-35战机每架需近500公斤稀土,用于发动机合金和隐形涂层。宙斯盾舰雷达依赖铽提升信号精度,精确制导导弹核心元件缺稀土性能就打折。美国本土有稀土矿,但环保法规严、成本高,每年60%需求靠进口,中国占全球加工产能90%以上。 2006年中国开始征收稀土出口关税并设配额,2010年配额减40%,全球价格暴涨。美国联合欧盟日本向WTO投诉,2011年启动调查。中国WTO代表反驳,强调资源保护。2018年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降80%。2019年中美贸易谈判,美方承诺减税,中国考虑调整配额,但签约后美国反悔,继续加税。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引入7种重稀土出口限制,作为对美关税回击。10月扩展控制,要求海外企业出口含稀土产品需中国政府批准。这直接影响美国半导体和国防供应链,美国依赖中国稀土达70%。如果中国维持限制,美国能随时变卦,推翻协议,在光伏、芯片领域加码制裁,甚至在南海、台海制造摩擦。 假如中国彻底放开配额,美国获取充足稀土,立刻投入军备升级。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用稀土永磁体,亚太航母群装备水平提升,驻日韩基地加强部署。2025年10月中国公告加强中重稀土管制,美国回应加100%关税,市场震荡。澳大利亚和日本加入替代联盟,构建新供应链,用中国稀土反制中国加工出口,导致中国高科技产业供应短缺。 中国已升级稀土产业链,从卖原矿转向生产永磁体和催化剂。赣州矿区整合资源,产量全球领先。早年低价出口让日本囤积海底储备,美国封存本土矿却要求中国大量供应,这种双标明显。2025年中美博弈中,中国外交部强调遵守协议需诚意,美国韩国军演加剧紧张。中国通过配额控制节奏,避免资源流失,确保国防和高科技自给。 2025年11月中美达成协议,中国暂停部分稀土控制,终止对美芯片企业调查,作为贸易缓和举措。但出口磁体对美仍降59%,协议仅一年有效期,未来不确定。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中央亚国家开发稀土,试图减依赖,但中国仍主导全球供应。专家称打破中国垄断需至少十年,美国2024年产量仅4.5万吨,中国达27万吨。 徐光宪理论应用后,中国稀土产量跃升,北京大学团队继承研究,优化串级工艺,推动产业化。赣州稀土集团合并六大企业,形成完整供应链。2015年中国废除出口税,加强环保管制,关闭小型矿区,转向大型可持续开采。2020年后产业链延伸,开发储氢材料,供应新能源汽车和风电。 中国稀土专利全球领先,储量产量出口消费多项第一。北京稀土研究院测试新分离技术,确保纯度99.99%。包头工厂生产高纯产品,供应国防领域。2025年Baotou作为稀土枢纽,人口270万,储备占中国80%。国际市场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避免低价原矿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