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52岁后,尽量改掉几个坏习惯   明明刚放下的

老李守护生命 2025-11-11 18:43:49

阿尔茨海默病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52岁后,尽量改掉几个坏习惯   明明刚放下的钥匙转头就忘,儿女反复叮嘱的事转身就抛在脑后,你以为这只是人到中年的“记性差”?别大意,这可能是大脑给你的“求救信号”。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已达3.9%,但更让人揪心的是,超过60%的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前5-10年,就已出现大脑认知功能的悄然衰退,而很多人把这些早期信号当成了“正常衰老”。   先说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习惯——长期熬夜。有患者家属来问诊时总说:“我家老爷子退休后天天半夜不睡觉,要么看电视要么刷手机,说也说不听。”可他们不知道,熬夜对大脑的伤害远超想象。西医研究发现,睡眠时大脑会启动“胶质淋巴系统”,像“大扫除”一样清除代谢废物β淀粉样蛋白,这种蛋白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之一。中医也讲“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伤肝血,肝血不足则不能濡养脑髓,时间久了脑子自然就“转不动”了。有项跟踪10年的研究更直观,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52岁后认知障碍风险比睡够7-8小时的人高42%。   再就是口味太重,顿顿离不开咸菜、酱肉的人要注意了。很多人觉得“咸香咸香”才下饭,却没算过每天盐摄入超标会给大脑带来负担。西医从血管角度解释,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让大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慢慢“饿死”。中医则认为“咸入肾”,过咸伤肾,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就会导致健忘、迟钝。有个社区调研很有意思,口味清淡的老人组,大脑海马体(负责记忆的区域)体积比重口味组平均大12%,这个差异直接影响着记忆能力。   还有个习惯大家总觉得“无关紧要”——懒得动脑子。不少人退休后就彻底“躺平”,不看书、不学习,连买菜算账都要靠计算器。我碰到过一位阿姨,退休前是老师,退休后天天在家看电视,不到5年就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减退。西医认为,大脑遵循“用进废退”原则,长期不思考会导致神经突触连接减少,大脑功能逐渐退化。中医讲“思则气结”,但这里的“思”是适度思考,完全不思考反而会让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国外有项针对52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坚持每周做3次“脑力训练”(如下棋、学新技能)的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比不做的人低60%。   其实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并没有那么复杂,关键是从52岁开始,把这些坏习惯慢慢改掉。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睡前1小时别碰电子屏幕;做饭时少放盐,多用葱、姜、蒜、柠檬汁调味;每天抽半小时看看书、学学新东西,哪怕是学一道新菜、记几个新单词也行。大脑就像一台机器,只要好好保养,就能一直灵活运转。记住,真正的衰老不是年龄增长,而是停止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脑的“锻炼”,从今天开始,给你的大脑“充充电”吧。

0 阅读:124
老李守护生命

老李守护生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