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短短30天内,商界接连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三位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富豪相继离世,其中一人甚至还曾令李嘉诚折损165亿 。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富豪的离世恰逢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房地产退潮、新兴产业崛起、全球贸易格局重塑。
那么这三位富豪分别是谁?他们的故事,是财富神话的终结,还是时代更迭的缩影呢?

2025年3月17日,97岁的李兆基安详离世,标志着香港地产黄金时代的彻底落幕。
这位曾让李嘉诚折损165亿港元的商界传奇,用一生诠释了“楼宇制造工厂”的神话。

李兆基自幼便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 12 岁时已熟练掌握看金、化金、熔金等核心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神童和黄金奇才。
1948 年,20 岁的李兆基怀揣着 1000 元港币来到香港,凭借着对黄金买卖的敏锐洞察力,在外汇和黄金交易中赚取了第一桶金。

上世纪 50 年代,李兆基顺应香港经济结构的变化,投身五金行业和进出口贸易,进一步积累了资本与人脉 。
1958 年,他与冯景禧、郭得胜等 8 人合股成立永业公司,正式进军地产业。
1963 年,三人又组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李兆基出任副主席兼总经理,他创新推出分层销售和分期购买(按揭)的模式,使新鸿基在地产界迅速崭露头角。

1972 年,李兆基离开新鸿基,创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和精准的市场判断,恒基兆业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巨头。
李兆基的商业生涯中,与李嘉诚的商业竞争备受瞩目,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1993 年的美丽华酒店收购战。

当时,李嘉诚联合中信泰富,意图以每股 15.5 港币的价格收购美丽华酒店,而李兆基则应美丽华大股东杨秉正的请求,以每股 17 元港币介入,成功截胡李嘉诚,令其损失利润高达 165 亿港币 。
可没想到,在李兆基去世仅仅十二天后,被称为菲律宾 “钢铁大王” 的郭从愿也离开了人世……

1957 年,郭从愿出生于福建泉州永春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境贫寒的他,早年务农,后参军入伍,又辗转打工。
1985 年,28 岁的郭从愿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带着仅有的积蓄前往菲律宾闯荡 。

初到异国他乡,他从最底层的搬运工、小贩做起,甚至摆过地摊,但始终怀揣着 “只要肯吃苦,总有出头天” 的信念。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发现菲律宾基建快速发展,钢铁需求激增,于是在 1990 年创办了 Elison Steel 公司,从倒卖二手钢材起步,逐步转型为钢铁型材批发商。

郭从愿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精准定位市场,逐渐在菲律宾钢铁行业站稳脚跟,被尊称为 “菲律宾钢铁大王” 。
此后,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展,涉足房地产、矿业、养殖业等多个领域,身家过亿。
事业有成的他,始终心系家乡,每年至少回乡两三次,累计捐款超过 2000 万元人民币,用于修路建校、资助贫困学生等,还积极推动中菲经贸合作,在菲律宾华人社团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中菲商贸往来的重要桥梁。

可没想到,在2025年3月29日,菲律宾华商郭从愿在支付2.1亿比索(约368万美元)赎金后仍惨遭杀害,遗体遍体鳞伤。
这位白手起家的“钢铁大王”,曾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在异国他乡打造商业帝国,却最终倒在了治安混乱的阴影之下……

4 月 1 日,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有着 “土豆大王” 之称的梁希森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 71 岁。
他从贫困中崛起,在家乡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改革开放后,梁希森承包 8 亩棉田,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随后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先后开馒头作坊、办毛巾厂、成立建筑公司,逐步将业务向北京拓展。
1996 年,梁希森垫资 7000 万元承接北京玫瑰园别墅项目,却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
但他没有退缩,持续注资直至项目破产,通过法律程序成为新主人,最终在该项目中净赚数亿,成功跻身胡润富豪榜,奠定了在地产界的地位。

2001 年,梁希森在麦当劳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商业方向。
他发现中国薯条用的全是外国土豆,这一细节深深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 。
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身农业,斥资千万组建团队进行马铃薯育种。

尽管过程中遭遇了接连失败,甚至变卖房产、抵押资产,但他始终坚持不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 年,他成功培育出首个国产优质品种 “希森 3 号” ,此后 “希森 6 号” 更是两度刷新世界单产纪录,打破了国外 “洋种子” 的垄断。

在梁希森的带领下,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推广种植面积超过 3000 万亩,还将种子送上太空探索航天育种 。
如今,希森马铃薯产业链已延伸至主食加工领域,土豆馒头、全粉面包等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虽然这三位富豪的离世在各自领域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但要说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大换血,实在是言过其实。
个别富豪的离去,对其所在企业和行业确实会产生影响,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具有多元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几个人的离去就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经济涵盖了众多行业和领域,各行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
房地产、钢铁、农业等行业只是其中一部分,虽然这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们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经济的全貌 。
在房地产行业,除了恒基兆业,还有万科、碧桂园、融创等众多大型房企,它们在市场中占据着相当的份额,共同推动着行业发展 。

钢铁行业同样如此,国内有宝武钢铁、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它们在技术创新、市场份额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 。
农业领域更是如此,除了希森集团,还有北大荒、隆平高科等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个别企业的变动,难以对整个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大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并且李兆基离世前,早就已逐步将公司事务交由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打理。
并且恒基兆业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拥有大量优质土地储备和知名楼盘项目,如今公司在新的管理层领导下,也大概率会稳步前行的。

但比较可惜的就是郭从愿了,他是突然离世,使得公司的运营面临巨大挑战。
家族成员或职业经理人能否迅速填补他留下的空缺,稳定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团队,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是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 。
还有梁希森的离世,对希森集团的马铃薯育种、种植和加工产业链来说,也是一次重大打击……

李兆基、郭从愿和梁希森,这三位富豪在商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们的创业故事、商业智慧和社会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
他们的离世,虽然在短期内对各自企业和行业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大船依然会在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强劲东风下,稳健前行 。
我们在缅怀他们的同时,更应看到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潜力 。


闽南网在2025-04-11关于《噩耗传来!知名企业家遗体在草丛被发现,死前疑遭施暴!警方最新透露》的报道

點新聞在2025-04-09关于《李兆基逝世,家属今日正式刊登讣文:将在家乡顺德安葬!》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