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硝烟散尽,太平天国的荣光与悲歌早已尘封在历史深处。
然而,乱世中的幸存者却如一颗颗“活化石”,将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带入后人视野。
赖汉英,这位从太平天国动荡中走出的“幸存者”,居然活到了96岁。
鲜有人知,他的晚年过得平静而悠长,直到某一天,他终于开口,向世人吐露了一段尘封多年的秘密。
这秘密不仅关乎太平天国的成败兴衰,还揭开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是什么样的秘密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选择将它带到晚年才说出口?
埋藏在历史深处的谜底,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震撼……
天父之名,不过笑谈1851年的金田起义,一举奠定了洪秀全的"天父之子"地位。
而那个叫杨秀清的男人,也在这个时候飞速蹿升。
杨秀清膂力过人,勇武善战,很快就在太平军中崭露头角。
但真正令他青云直上的,却是洪秀全对他的信任和倚重。
在平定内乱、收复益州的战役中,杨秀清屡建奇功。
洪秀全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刮目相看,赏识有加。
然而,这个时候的杨秀清,却动了歪心思。
1851年,太平军在广西遭遇重创,一时间军心涣散。
杨秀清灵机一动,竟然对外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天父下凡"!
试想一下,一个烧炭出身的粗人,在这个最需要精神领袖的关头,忽然冒充上帝,这种行为无异于下了一盘大棋。
果不其然,杨秀清的"神授"立竿见影,不仅平定了军心,更是让这个"天父"的身份,成为了他跑马圈地、称王称霸的通行证!
殊不知,这也是他日后覆灭的祸根......
九千岁的非分之想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都天京。
洪秀全加冕为天王,成为这个政权的最高领袖。
而杨秀清,作为开国元勋,自然也没落下——他被封为东王,位列诸王之首。
荣华富贵,本该知足常乐。
尾随其后他称自己是"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面对这个僭越的称号,洪秀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个时候的杨秀清,已是一方诸侯,不可轻易得罪。
可杨秀清却不知收敛。
他经常以"天父"自居,口出狂言。
"你洪秀全不过是我儿子,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宰!"一次次班门弄斧,让洪秀全颜面何存?
偏偏洪秀全还不能发作。
若是贸然废黜杨秀清,难免激起军心,造成动荡。
这个时候,洪秀全只能忍辱负重,把这口气咽进肚子里。
可是,再好的脾气,也禁不住三番五次的挑衅。
杨秀清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激怒了洪秀全。
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军中多事之秋1854年,杨秀清再一次刷新了洪秀全的三观。
先是在一次争夺战利品的冲突中,杨秀清当众鞭笞北王韦昌辉,引起轩然大波。
接着,他的小舅子又为了争一处宅子,将韦昌辉的兄长五马分尸!种种恶行,令人发指。
作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杨秀清却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任用亲信,甚至公然对天王不敬,简直是猖狂至极!
在这期间,洪秀全也不是没想过整治杨秀清。
但杨秀清根基太深,军中又多是他一手提拔的心腹,要想撼动他的地位谈何容易。
况且,太平军正值用人之际,内讧的话无异于自毁长城。
无奈之下,洪秀全只能忍气吞声,一忍再忍。
可杨秀清却把他的隐忍当做软弱,变本加厉地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
一次次的忍让,换来的只是变本加厉的狂妄......
如此下去,太平天国迟早被他折腾得四分五裂!洪秀全心中暗自盘算,但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在等,等一个除掉杨秀清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暴虐的杨秀清,早已在军中树敌无数。
尤其是那个韦昌辉,对杨秀清可谓恨之入骨。
兄长惨死,自己饱受凌辱,韦昌辉早就把杨秀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他暗中联络石达开等人,准备兵谏杨秀清。
1856年9月1日,杨秀清命人造了一份名册,要将洪秀全的亲信尽数诛杀。
消息传到洪秀全耳中,他知道,时机到了。
当夜,韦昌辉带人血洗东王府,将杨秀清满门抄斩!三万余口,无一幸免。
这场屠杀,堪称太平天国的"血色婚礼"。
腥风血雨、尸横遍野,令人不寒而栗。
而那个昔日耀武扬威的"天父",也断头横尸,死无葬身之地。
洪秀全虽未直接参与此事,但暗中默许,已是公开的秘密。
也有人说,这完全是韦昌辉的一意孤行,与洪秀全无关。
但无论如何,杨秀清之死,已成定局。
而洪秀全,虽然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却也埋下了祸根。
韦昌辉的凶残屠戮,引起军中恐慌,人心惶惶。
再加上石达开出走,军心逐渐涣散。
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平天国的基业,已悄然败落......
那个男人,叫赖汉英1906年,一个名叫赖汉英的老人在香港去世,享年96岁。
这位传奇的太平军老兵,却在弥留之际,道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辛。
原来,当年韦昌辉屠戮东王府,并非洪秀全授意,而完全是韦昌辉的一意孤行!
赖汉英,这个洪秀全妻弟,当年可是军中的风云人物。
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曾是洪秀全的心腹猛将。
他亲口讲述,杨秀清之死,与洪秀全并无直接关联。
韦昌辉当年受尽杨秀清的折辱,兄长还惨遭杀害,对杨秀清可谓恨之入骨。
他知道洪秀全与杨秀清貌合神离,但碍于杨秀清在军中的影响力,不敢轻举妄动。
韦昌辉见机行事,瞒天过海地血洗了东王府,事后却对外宣称是奉了洪秀全的密旨。
洪秀全对此事虽未阻止,但也并未追究。
他默许了杨秀清之死,却也对韦昌辉的行径颇有微词。
毕竟,在这个连骨肉都能反目的乱世,谁又能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杨秀清呢?
所以,洪秀全最终还是杀了韦昌辉,平息众怒。
只是这个时候的太平天国,早已山雨欲来,分崩离析......
结语:天京陷落、洪秀全自尽,这段太平天国的兴亡史,最终随着一阵北风,烟消云散。
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都成了历史的尘埃。
洪秀全也好,杨秀清也罢,不过是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
而他们的恩怨情仇,更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作为"天父之子"的洪秀全,最后究竟有没有尽到一个天王的责任?
作为左膀右臂的杨秀清,又是否真的忠心耿耿?
韦昌辉一手促成杨秀清之死,最后也落得个不得善终,这又是为何?
或许,这就是乱世的悲歌。
英雄辈出,却也成王败寇。
正如那句话所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