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上传来一声巨响。三个即将毕业的女生,在人生最灿烂的年纪,被锁死在烧成火球的小米SU7里。这场震惊全国的惨剧,撕开了智能驾驶时代最血淋淋的伤疤——当科技公司忙着给汽车装"最强大脑"时,却忘了给生命留条活路。
那天晚上十点四十七分,车载系统突然尖叫着发出警报。三位女生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她们乘坐的小米SU7正以116公里的时速冲进逆向车道——前方是施工队留下的水泥隔离桩。就像电影里的死亡倒计时,系统用0.95秒发出减速请求,但留给人类反应的时间,只有短短4秒。
事后数据冷冰冰地显示:当驾驶员踩下刹车时,车速还有97公里。这个速度相当于从30层楼顶自由坠落,撞上水泥桩的瞬间,价值五万的刀片电池瞬间爆燃。更可怕的是,被撞变形的车门死死卡住,三个姑娘在烈火中拍打车窗的画面,成了家属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翻开小米SU7的配置单,"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承诺赫然在目。但仔细看小字才会发现,27.6万的标准版偷偷换成了纯视觉方案。这就像给近视眼摘了眼镜开夜车,在漆黑的高速路上,摄像头根本看不清施工路障。
懂行的都知道,激光雷达是识别静态障碍物的"火眼金睛"。隔壁蔚来ET7在类似场景下,提前200米就能发现异常。而小米这套减配系统,直到55米距离才发出警报——按这个速度,留给司机的反应时间比奥运会百米冲刺还短。
事故后小米反复强调车门有机械拉手,但现场视频看得人脊背发凉:被烧变形的车门根本打不开,救援人员拿着破窗锤都砸不开玻璃。原来这个救命拉手藏在车门饰板里,要像拆盲盒一样摸索才能找到。真遇到事故,普通人哪来得及找?
更讽刺的是车辆电池防护。宣传时说能扛住50吨卡车碾压,结果撞个水泥桩就爆燃。业内专家摇头:现在电车电池防爆标准还是空白,全看厂家良心。小米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碰撞时反而让电池包直面冲击。
雷军回应说"绝不回避责任",但官方声明里藏着文字游戏。他们说事故发生在"驾驶员接管后",暗示这是人为失误。可仔细看时间线:系统提前4秒撂挑子,驾驶员实际控制时间不足2秒。这就好比飞机驾驶员在坠毁前1秒才拿到操纵杆,能怪他技术不好吗?
这种责任游戏在行业里早不是秘密。特斯拉每年上百起辅助驾驶事故,最后都甩锅给"用户误操作"。法律专家指出,现有法规把L2级自动驾驶定义为"高级辅助",出事先让司机背锅,车企却能躲在"免责条款"后面数钱。
翻看小米SU7的发布会录像,"全球最强智驾"、"老司机体验"的标语满天飞。销售员吹得天花乱坠,却没人告诉消费者:遇到施工路段要立即接管。这三个姑娘可能到死都不知道,她们花真金白银买的"自动驾驶",关键时刻会变成索命符。
更可怕的是驾校还在教油车那套,电车用户只能自己摸索。驾龄三年的司机,第一次开3秒破百的性能车,还是在夜间高速开辅助驾驶——这就像让新手直接挑战高空走钢丝,出事几乎成了必然。
事故过去72小时,社交平台出现诡异现象:热搜榜上明星八卦压着车祸新闻,小米商城照样卖车,仿佛三条人命从未消失。这种冷漠让人心寒,智能驾驶不能总拿"技术迭代"当遮羞布。
行业该醒醒了!是时候强制标配激光雷达、统一应急装置标准、重新定义辅助驾驶责任了。每次看到车企吹嘘"自动驾驶里程",都该想想这三个姑娘——她们永远等不到技术成熟的那天了。
雷军说要用行动证明,但消费者要的不只是道歉和赔偿。当车企把发布会开成科技春晚时,请记住:车里坐的不是测试数据,而是活生生的人。技术可以OTA升级,生命只有一次下载机会。
今天
安全驾驶是车子最应该宣传的,特殊情况下如何逃生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为了降成本,把安全保证的激光雷达给去除。
用户12xxx82
怎么确定碰撞后车内人员还有意识,车机通话有没有建立有效连接?通话录音有无车内人员的声音?如果都没有,哪怕车门自动打开,车上的人员也出不来吧。
-RAtDotL-
越是高价值的假货越多,越是吹牛逼的越要小心,像某武侠小说说的那样,越漂亮的女人,心地越毒辣[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蓝天
突然有个想法在电动汽车车门里安装个类似防爆气囊的爆炸物出严重事故三秒后把玻璃炸开。如何估计会有企业采用这个办法。
暴晒后的雪人
还会有人吹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吗?
蜡笔小聪
阿雷牛🐮
用户36xxx48
电车是否要在顶上做个手开式逃生窗,
海王星数码科技
明明是低质高价割韭菜,偏偏要说是亏本交朋友[呲牙笑][呲牙笑]
tb12618615
这遍文章说的好,手机都做不好,各种问题出现,来做车,为了钱,拿人的生命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