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荣夸耀的花袭人:嫁给京都名角蒋玉菡,才是她最大的薄命

不红居士 2023-07-08 17:16:42

红楼金陵十二钗册里的女子,都各有特点,这种特点包含了被读者称颂,或者被诟病的因素,比如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却爱耍小脾气,史湘云纯真爽直,却有说话大舌头的毛病,晴雯容貌姣好,却说话带刺儿,在大观园内处处树敌......

放在花袭人的身上,以传统价值观为衡量尺度,单看前八十回的袭人,脂砚斋称赞她是“贤袭人”,这个评价还算贴切;直到后四十回续书,袭人性情大变,时不时动歪心思试探黛玉,还掌掴傻大姐,警告她不要把金玉姻缘的事泄露出去。

读者评价袭人,不免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样的感慨。

红楼解读,向来不以后四十回为依据,这是解读界心照不宣的共识。前八十回里,如果不论阴谋论,单看文本情节,袭人几乎是个贤妻良母,但曹雪芹给袭人打造了一个性格特点,让她看起来没有那么完美,那就是袭人有一颗争荣夸耀的心。

什么是争荣夸耀?我们可以结合原著里的一个例子来看。

第十九回,花袭人回家过年,贾宝玉一个人觉得无聊,就让小厮茗烟带他出府,去花家找袭人。

袭人的母亲和哥哥,见荣国府的少爷亲自来自己家,吓得噤若寒蝉,在这种情境下,袭人就明里暗里通过一些行动,向母亲和哥哥展示了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比如袭人把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摘下来,让众人欣赏,说出来的话也带着几分骄傲,原著记:

宝玉笑道:“你就家去才好呢,我还替你留着好东西呢。”袭人悄笑道:“悄悄的,叫他们听着什么意思。”一面又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了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希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希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说毕,递与他们传看了一遍,仍与宝玉挂好。——第十九回

袭人和宝玉的交谈非常亲密,明眼人都能看出两人关系不一般,所以袭人的母亲和哥哥,见两人这般光景,就明白了袭人为什么不愿意赎身出府。

贾宝玉当年衔玉而诞,京都各处盛传,已成佳话,北静王水溶第一次见贾宝玉,也忍不住要求观摩一下这块玉,可见通灵宝玉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

袭人随手将玉从宝玉的脖子上摘下来,给自己家里人欣赏,多少带着一种自豪感,所以庚辰双行夹批写道:行文至此,固好看之极,且勿论按此言固是袭人得意之话,盖言你等所稀罕不得一见之宝,我却常守常见视为平物。

这就是曹雪芹给袭人设置的性格弊病——袭人对荣耀体面四字有格外的执念,她最终入了薄命司,就是从这四个字而来。

悉数下来,争论最大的例子,是第三十四回袭人向王夫人告密,希望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对此情节,读者的情感判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喜欢袭人的读者,认为袭人只是在尽奴仆的本分,本意是为了贾宝玉好;厌恶袭人的读者,认为袭人这是在扩大宝黛之间的物理距离,拆散这对鸳鸯,而且借此机会赢得王夫人的青睐,为最后的准姨娘地位打下基础,是个不折不扣的心机女。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情感意味过浓,结论的得出,依赖于读者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客观事实。

袭人的告密,从事实本身而言,并不足以评价其为“心机女”,袭人要让宝玉搬出大观园来住,确实跟林黛玉有一定关系,第三十二回“宝玉诉肺腑”,被袭人听见,担心宝黛将来难免有不才之事,基于这种考虑,加上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的发酵,促就了袭人的告密。

但袭人的告密,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尽管她听到了宝玉向黛玉告白的事,自己心中大惊,可在向王夫人告密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件事和盘托出,这种做人的道德底线,袭人没有逾越。

贾宝玉年龄增长,确实不合适长期待在大观园,和女孩们继续厮混,事实上,就连林黛玉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第五十七回,黛玉自己就主动和贾宝玉保持距离,同时叮嘱紫鹃、雪雁这些丫鬟,一年大二年小,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和贾宝玉太过亲密。

同时,袭人告密的行为,真的完全出于无私吗?其实也未必,袭人的争荣夸耀之心,在告密的过程中,是有显现的,比如袭人的这段话:

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袭人这话说得非常漂亮,既关心了宝玉的前途,也考虑了王夫人的心理,同时还有为自己表功的意思,尤其是末尾几句,完全是为自己背书,表明自己的心思全放在宝玉身上,自己想王夫人之所想,做王夫人之想做。从此获得王夫人的青睐,奠定了准姨娘的地位。

再有第五十八回,芳官洗头,和干娘大吵了一架,贾宝玉让袭人把芳官的月钱归进来,以后让袭人照顾芳官,袭人听完不乐意了,说难道不给钱,我就不照顾芳官了吗?难道我是个爱钱如命的人,是为了这几个钱吗?

显然,袭人这个人是重名不重利,她对金钱没有太深的执念,所以她从平儿口中,得知王熙凤挪用月钱放贷,她评价说:难道他(王熙凤)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

晴雯被逐出怡红院之后,院子里的海棠花死了一半,宝玉认为是应了晴雯之死的预兆,袭人站出来说:晴雯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

如果顺利的话,袭人将会是贾宝玉的侍妾,成为半奴半主的姨娘,生下来的孩子也会是荣国府的子嗣,她的人生追求将会正常实现,可她最终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有很多读者认为,蒋玉菡虽然是个戏子,却是京都名角,是混贵族圈的,袭人和贾宝玉有过夫妻之实,已经是残花败柳,嫁给蒋玉菡并不吃亏,跟那些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的老百姓而言,袭人简直太幸福了,怎么能入薄命司呢?

这种观点就属于认知上的差异,就好比小孩子吃根冰棒就高兴一整天,一根冰棒却不能给成年人带来多大的惊喜,袭人争荣夸耀的价值观,也不能用有吃有喝就是人生赢家的态度来判断。

袭人的薄命在于,她的争荣夸耀之心,被现实摔得粉碎,只留下一地的渣滓。

蒋玉菡确实是京都名角,放在今天也是顶流明星,但在古代,戏子是下三滥的职业,通过卖弄声腔,供人娱乐而已,而且越是有名的戏子,越难逃脱上层贵族的蹂躏。

电影《霸王别姬》里,少年时期的程蝶衣,就因容貌姣好气质出众,大有女儿之态,被老太监相中,送去府里去侍奉,侍奉的内容是什么,不用多说,诸君心照。

红楼梦里的柳湘莲并非戏子,只是偶然串戏,都会被薛蟠调戏,蒋玉菡名满京都,是忠顺王府的红人,用长史官的话来说: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像蒋玉菡这样的戏子,能走到这样的位置,一定不是偶然,这个道理身处上层社会的人都懂,所以贾政听完之后大怒,当即行家法,差点把宝玉活活打死。

不明就里的读者可能还觉得:贾宝玉不就是和唱戏的有过交际,哪里值得生这么大的气?这就是信息获取的差距导致的认知差。

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袭人为什么入薄命司了,以袭人的争荣夸耀之心,是万万不愿意嫁给这样一个戏子的,这有违她的人生追求,这种所求非所得的命运,才具有震撼的悲剧意味。

按照脂批的暗示,贾家败落后,花袭人、蒋玉菡夫妇曾有供奉宝玉、宝钗的义举,这也说明,在曹雪芹的设置里,袭人这个角色始终趋于正面,而非所谓的“心机女”,何况袭人位列十二钗又副册第二名,如果她真是个“一生真伪有谁知”的反面女子,曹雪芹把她列入十二钗之中,也是大大的不通了。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7 阅读:3262

评论列表

俞慷9632

俞慷9632

9
2023-07-09 07:00

不知道你对图破席+鲜花何解,入了册的就好,秦可卿与公公私通也能入册

用户11xxx56 回复 俞慷9632 07-09 21:12
迎春也不是自私冷漠,她是一味逃避担不起责任。类似的其实还有宝玉,只是宝玉不像她活的糊涂。红楼梦里大多数人都是有缺点的,基本没有十全十美,作者同情她们的遭遇赞美她们的美好,然后宽容看待了她们的缺点

俞慷9632 回复 07-09 21:02
我只是说册子里的不是个个优秀,比如举例的两个,比如迎春又自私又冷漠还不是上册了

路客

路客

4
2023-07-10 02:19

袭人、晴雯这样的丫鬟,虽然出身不好,是下人,可也从小也没吃过多少的苦,她们有文化、有思想是正常的。如果能当姨娘,那是最好不过了,在主人面前邀功也没有多恶劣。如果出府,这种知书达礼的女子还真看不上一般的男人。

胡梦茵 回复 07-12 14:00
袭人可以说真的是没有吃过多少苦,毕竟家里败落后有花自芳那么个厉害的亲哥哥谋划 就算卖身进贾府也是让她去享福的。晴雯则不是,就出身来看,晴雯识字,就这点可以说比袭人高不少,但是袭人一直得庇于家里母兄,晴雯却是被赖大买进来各种调教然后送给贾母,刚得了贾母看中就求着买进来她的姑舅哥哥多浑虫,从这点就知道晴雯家境败落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贾母看中她估计也是从这上面来的。虽然历经磨烂,但是还没有移了性情,但凡自己有半点好,也不忘记拉拔自己的亲人。

胡梦茵

胡梦茵

3
2023-07-12 14:16

别暗搓搓的给袭人洗白了,但凡多读几遍前八十回就,知道无论是论迹论心,花袭人都是那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心机婊。身为贾母的丫鬟,看着贾母慈善就跑去勾结王夫人,呵呵,作者还能给她洗白,反过来你让王夫人的丫鬟玉钏儿之流去贾政面前状告王氏纵容房里大丫鬟彩云勾引贾环试试,看王氏会不会让玉钏儿也归归西。更何况袭人所谓的贤良那次不双标,同在贾母院子里,她自己没本事劝宝玉不要乱闯湘黛卧室,结果却在一个堵外男起床的薛商女面前装什么懂事大度的名声,说什么姊妹们再好也没有白天黑夜的闹。前脚去王夫人面前表忠心说忧心宝玉的名声,后脚就立马离开,刻意给商女独自受着午睡的宝玉的机会,呵呵,这都还有人洗,袭婊到底还有多少拥护者?更何况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袭人之不孝。花家母子为什么想要赎她出来,真以为是袭人编排的那样想要再换钱,花自芳前后多少次来贾府看袭人接袭人,自己想想贾府的家风,没有银子钱开路那么顺利,人家要真是袭人抹黑的那样,哪里还需要想着赎她,花自芳花的钱估计再嫁袭人两回都收不回。明知道贾母贾政都不中意她给宝玉当妾,好不惜抹黑亲妈的一片慈心,嫁戏子蒋玉菡去不正是她求仁得仁吗。居然还洗。。。

五星评论家麦霸 回复 07-18 08:40
入贾府打点需要银子,赎身需要银子,前后两次都她嫁两次人了,嫁给平民后代可以考科举,嫁给戏子后代是不允许考科举的,考科举是有身份限制的,她就是薛宝钗的另一个模板,所以两人都没得好下场。

vivianxum24

vivianxum24

1
2023-07-16 07:29

永入贱籍

不红居士

不红居士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