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性返乡滞乡,不正是乡村振兴在此一举吗? 11月13日,在云南楚雄召开的“两稳一防”工作会议,再一次把脱贫人口的务工稳定和返贫风险防控摆在了台面上。会议强调了,要继续实施好返乡回流脱贫人口促就业专项行动,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这口吻好像是人员回响了,就变成了一种颓废,一种不进步,难道是只有在城里做牛马才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吗? 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正是需要城里回来的,各种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的格力人才吗?每年1月份的会议是不是每一年的第一个文件都是三农话题,是不是又要另起一个话题了?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竟被进城工作或者是城市化的进程,抽干了人,也抽干了资金,甚至是抽干了农村来以生存的乡愁。在城里经济不景气,全民生机通缩的大环境下,农村不正是我们市场说的可以最后依赖的大后方吗?我们借着农村人口汇流这个时机,他不利变成有利,把缺点变成优势,好好的利用各种资源,各种知识,甚至是把城里的闯进带到乡村中来。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旅游,传统工艺,养殖,种植,农副产品以及深加工再加工等诸多方面,把乡村住建带动起来,广大农村活跃起来。 怎么就形成了规模性返乡滞乡,为了回到家乡的怀抱,回到妈妈的怀抱,不正是可以安稳的睡一个觉吗?即使是没有了城里的外卖伙食,家里不还有妈妈的味道吗?不要把候鸟式的打工人,当做是城里必备的耗材,不要把工资不高的牛马工,当做必须贡献的社会底层。不是说一切都是市场经济吗?没有吸引力的打螺丝现场,谁还会积极踊跃的涌进城市呢。 所以我们在治国理政方面,对,人流,对资金流,对打工流,要顺其自然,要以经济规律的态度来对待社会的各项事物。千万不要以行政的口吻对待社会上的正常的人流流动。 年底就要到了,思乡的心情又要涌起来。工作顺利与不顺利的人们,大包小卷的都要回家乡了。那熟悉的乡音,那熟悉的火车汽车甚至是三蹦子,都是游子归乡的喜悦,都是对乡愁的最好解释。春节一过,人们对自己的未来,会有一种切合实际的打算。即使是留在农村,也不必苛求,什么规模性返乡滞乡,他这个词感觉你要拉壮丁的意思呀。 基层要做到的就是如何引导广大乡村返乡人员 ,尤其是那些我们村的年轻人,把城里的先进理念带到广大农村,如果能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那是最好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