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战争前1年,以色列曾收到绝密军情,却误判是巴勒斯坦在吹牛

乐蓉评历史 2023-12-09 05:41:00

“以色列一年前就知道了哈马斯的袭击计划。”

如果不是美国《纽约时报》“又一次”为了流量出卖盟友,这种耻辱性的情报失误,恐怕以色列永远都不可能主动承认。

一、40多页的绝密文件,看都没看?

也就在12月初,美国新闻界再爆大料。《纽约时报》率先发声,称根据暗中走访得到一系列文件、邮件和采访信息证明:在巴以冲突爆发的一年前,以色列军方就曾获取过哈马斯的详细作战计划。

这份被以色列情报机构命名为“耶利哥墙”的绝密文件,总共约40页,内容的详细程度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首先是目的明确:确定哈马斯有袭击以色列本土的战略意图。

其次是过程明确:文件显示哈马斯的行动已经处于筹备阶段,他们搜集了大量以色列内部情报,包括军队部署、相应规模,以及通讯站点位置等。

最后是步骤明确:哈马斯制定了全面的袭击方案,比如一开始对以色列进行密集的火箭弹攻击,用无人机摧毁边境沿线的安全摄像头和自动机枪,然后小规模部队乘坐滑翔伞、骑摩托车或步行进入以色列国境执行作战任务。

看完这份情报的内容,再看看今年10月7日发生了什么?

当天凌晨,哈马斯发起名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境内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同时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从至少7个地点潜入以色列境内,对以军部队及重要军事设施发起袭击。

事实证明,“阿克萨洪水”行动的每一步,都与“耶利哥墙”文件中阐述的步骤高度吻合,哈马斯以惊人的执行力遵循了这一计划。

此次袭击,造成以色列22人死亡,545人受伤,数十名军官和士兵在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俘虏,其中就包括以色列陆军“加沙师”的师长:尼姆罗德·阿洛尼少将。

这一仗,堪称以色列的“国耻”。要知道以色列在军事上最引以为傲底牌就两样:“铁穹”反火箭弹系统、摩萨德情报机构。而在“阿克萨洪水”行动中,以色列号称“世界一流”的国防军事体系,竟被打了一个千疮百孔。

首先是在第一轮火箭弹袭击中,“铁穹”系统虽然反应迅速,但对哈马斯火箭弹的拦截成功率最高也只维持在85%-90%之间,地面伤亡仍不能完全避免。并且以色列用铁穹,立马就有专家出来算账,说拦截成本每颗3.5万美金,比哈马斯自制火箭弹的发射成本高了4倍。哈马斯数千火箭弹杀伤力虽然一般,但用廉价土武器极大消耗“最先进”的铁穹系统,怎么也不算亏。

当然,铁穹虽然牛刀杀鸡,至少表现还算及格。这一仗真正要“背大锅”的,是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正如以色列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阿哈龙·哈利瓦后来说过的一句话:

“哈马斯袭击的那天早上,我就知道我完了,战争结束后我将要失去我的职务。”

以色列摩萨德与美国中央情报局、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在摩萨德的荣誉簿里,有用美人计策反伊拉克王牌飞行员穆尼尔,将最先进的米格21战机偷回国内;能盗取约旦国王的尿样,从而摸清他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还掌握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情人莱温斯基长达30个小时的录音,并曾试图以此要挟克林顿。

摩萨德闻名于世,靠的就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行事风格。五次中东战争,他们渗透于阿拉伯联军指挥系统的高层,传递出无数高价值情报,让以色列军队几乎是开着“天眼”在作战。但这一次面对本土遇袭,摩萨德竟未做出任何预警。

特别是在美媒曝光以色列曾获取“耶利哥墙”绝密文件后,以色列情报机构更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长达40多页的袭击计划,他们是看都没看吗?

二、面对警告,以色列宁愿相信那是“吹牛”

明明掌握着对手的全部动向,怎么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答案听起来很荒唐:以色列收到情报后,却误判这是巴勒斯坦人在吹牛。当时以色列军方和情报官员几乎一致认为:

“哈马斯不可能去实施这项计划,因为太困难了。”

以色列的判断,依据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单从军事角度看,他们认为以哈马斯的军队素质和武器储备,不足以对以色列本土发动大规模的袭击行动。

第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已经持续了70多年,在美军的撑腰下,以色列不断鲸吞巴勒斯坦的土地,并通过大型战争打垮了巴勒斯坦正规军的作战能力以及后勤补给能力。随着军事实力的根本性扭转,巴勒斯坦的作战方式已经转为以小规模袭击为主,这也让以色列习惯地认为哈马斯只敢“小打小闹”。

第三、站在巴勒斯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发起对以色列的战争,是极为不明智的,因为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性。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和哈马斯,存在一个过于“理性”的判断,认为已经被打垮的敌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会去挑起一场事关存亡的战争。所以哪怕哈马斯的作战计划已经摆在面前,以色列高层也只愿意相信那是敌人在不切实际地“吹牛”。

事实上,在巴以冲突爆发前,以色列收到的“预警信息”,并非只有一份40页的作战计划。

今年7月,以色列情报部门就发现哈马斯展开过多次军事演练,其中的训练环节与“耶利哥墙” 文件的内容非常相似,并且哈马斯高层还亲自观摩了演练。

为此,一名以色列的情报分析师就曾上报称:

“从哈马斯的重视程度和训练内容来看,这并不仅仅是在策划针对哪个村庄的袭击,而是一项旨在发动战争的计划。”

但预警信息发出后,以色列审阅该评估的上校对此的回复只有一句话:

“让我们耐心等待。”

而除了情报部门外,以色列军方也有过相似的提醒。驻防加沙地带边境的以色列一线部队,曾通过观看和分析在加沙电子围栏附近收集到的数据,判断哈马斯正在演练炸毁多处边境哨所,并进入以色列本土劫持人质的行动。

在袭击行动的前几周,一线部队就曾向以色列高级情报官员发送过一份详细报告,警告哈马斯针对以色列的袭击迫在眉睫。

然而,收到报告的以色列高层情报官员却不以为意,并回复说

“你们描述的内容只是一个虚构的场景。”

一个耐心等待,一个虚构场景,之后都是没有下文。也就是说在巴以冲突全面爆发前,以色列基层情报网在不断警报,但高层却视若罔闻。作为一个全年都处于“战时”状态的国家,以色列的情报系统犯下这样的错误,实在过于业余。

而更为严重的是,错误还不止这一个方面。

三、“度假”产生的蝴蝶效应

如果说因为自大,以色列情报机构没有对“阿克萨洪水”行动做出系统性防御,导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那么作为业务能力顶尖的摩萨德,为何在哈马斯打进以色列本土后,仍没有任何有效的补救措施?

针对情报系统的毫无作为,以色列前军方发言人将此比作以色列的“珍珠港时刻”,直言“整个系统都失灵了”。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KAN)更是直接扯下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公开报道称:

“在10月7日哈马斯针对以色列多地发动袭击时,以色列“中央情报搜集部队”并没有士兵和军官在岗,因为当时正值周六凌晨。”

美媒也曾公开抨击以色列,称他们的情报部门早已经被哈马斯“空前渗透”。这种“渗透”不是卧底或窃听,而是指哈马斯非常了解以色列的弱点,他们选择在节假日发起袭击,就是利用以色列情报机构轻敌大意的心理,知道这一天是对手最松懈、最放松的时刻,没有办法快速做出反击。

包括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内部也承认犯下两大错误。

第一、如果当时军方重视了那份文件,并将大量部队调到哈马斯袭击的地区,以色列损失将大大减少。

第二、哪怕情报部队在10月7日凌晨就投入行动,虽无法阻止哈马斯的袭击,但可以更清楚了解袭击发生后最初几个小时的情况,并有可能尽快找到潜入以色列境内并劫持人质的哈马斯部队。

曾经担任以色列对外情报机构摩萨德情报司司长的哈伊姆•托默,在接受独家采访时,承认以方情报出现重大失误,并指出,盲目自大是导致“传奇”失灵的主要原因。

而当被问到:

“为什么以色列传奇的情报部门未能预先警告并阻止哈马斯10月7日的袭击?”

哈伊姆•托默则坦诚地解释说:

“距上一次以色列情报机构出现重大失误,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我们再次被一种盲目所害,被一种认定哈马斯不敢这样做的信念所害。我只能这样回答,也许是在我们经历了取得众多成功故事的50年之后,我们失败了,这一点毫无疑问。”

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度假”行为,在后续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本土遇袭,出现伤亡,甚至少将被俘虏,这让以色列颜面尽失,只能第一时间对巴勒斯坦进行报复性的宣战。

不管以色列是铁了心要继续鲸吞巴勒斯坦的土地,或是要消灭哈马斯,他们本来可以采取更为稳妥的时机或方式,而情报部门的失误,则是极大缩短了以色列做出选择的时间,这也为后来外部压力的形成埋下了巨大隐患。

如今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明面上仍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外交上因为侵略行为被世界各国谴责,甚至连铁杆盟友美国都开始动摇,无疑是四面楚歌。而军事上,加沙巷战又如同烫手的山芋,攻下加沙要付出巨大伤亡,面对顽固的哈马斯抵抗势力,之后要守住这块领土更是需要长期性的消耗。

眼前的以色列日子并不好过,而这种窘迫的境地,都是在给当年的狂妄自大买单。

0 阅读:1

乐蓉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