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得到,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根本做不到!”“中国永远都造不

飞天史说 2025-11-24 10:16:48

“光刻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得到,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根本做不到!”“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 去年,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在一次采访中直言:“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来!”甚至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光刻机。 说到光刻机,尤其是极紫外(EUV)光刻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不是高大上的科技展厅,就是ASML的那些“巨无霸”设备。别看它外表冷冰冰,其实光刻机就是当代工业界的“万国牌”代表作。 你要说一台EUV光刻机到底有多复杂,ASML官方及行业报告统计显示,光零部件就有10万个,来自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85%的部件得靠国际采购,光这个数字就够让人咋舌。 核心技术像拼图一样,德国蔡司能出亚纳米级精度的反射镜,美国Cymer公司(搞出激光光源,日本、瑞士、英国的精密机械和材料也是不可或缺。 ASML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荷兰制造”,而是“全球拼图”。谁家能把光源、光学、机械、控制、材料全都合到一起,才是赢家。 之前传统观念里,“自主研发”就是啥都自己做,但光刻机这行当里,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比拼的是,你能不能在全球技术链里卡住要害,然后把这些天南海北的绝技整合到一台机器里。ASML就是这样,站在巨人肩膀上,把每一块拼图都拢到自己手里,这才成了行业老大。 很多人觉得美国科技最强大,肯定想做啥做啥。可放到EUV光刻机上,美国也只能“望机兴叹”。美国不是没技术,像Cymer公司的EUV光源,当年就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但2013年这家公司就被ASML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也缺乏德国蔡司那种极限光学,其反射镜加工精度达到亚纳米级,而非“北京那么大一块,误差不超过1厘米”的夸张表述。 所以美国自己也造不出EUV整机,这不是打脸,而是现代产业分工的真实写照。美国人现在的策略,就是联合盟友搞“主导权”,不是“全控权”。 他们用联盟、规则、技术封锁来保优势,没打算重复建设一整套供应链,因为那样性价比太低,效率也没有。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一个现实,现代顶级科技早已不是一个国家能包圆的。无论你再有钱、再能搞,像光刻机这种超级工程,拼的是全球的集体智慧,是谁能把链条拢得最牢。 美国一边卡着技术门槛,一边又离不开别国的核心部件,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正是当今高科技产业的缩影。 镜头再拉回中国,朱士尧教授那句话,听着扎心,其实说的也是此前的行业现状。中国这些年在光刻机上投入了不少。 2025年3月国家更是投入430亿美元用于极紫外光刻研发,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已进入验证阶段。 中芯国际也开始测试国产DUV机型,此前90纳米机型已实现稳定产出。可和ASML的EUV一比,代际差距还是很明显。 EUV的核心难度,一是13.5纳米极紫外光源,需通过每秒喷出5万滴直径30微米的锡滴,经预脉冲激光拍扁后再用主脉冲高能CO₂激光轰击产生等离子体发光,这技术门槛比登天还难。 二是超高精度的平台和量测系统,稍有差池就是废品。还有一大堆专利卡脖子,全球供应链对中国仍有诸多限制。 再加上像《瓦森纳协定》的各种限制,中国想要短时间内追平,难度可想而知。ASML当年光搞EUV就花了二十多年,投了上百亿欧元,不是靠喊口号能解决的。 就算中国造出来样机,后头还有成本、良率、市场生态这些大山要翻。别人几十年积累出来的客户和产业链,不是你说融进去就能融进去的。 但这事已显现希望,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气”,在DUV领域,国产193纳米氟化氩光刻机已列入工信部首台(套)目录,支持28纳米芯片量产,覆盖军工、家电等七成以上市场需求,充分证明了啃硬骨头的能力,只要方向对了,长跑精神一贯到底,总能见到曙光。 从全球格局看,光刻机其实就是高科技行业的缩影,没有哪个国家能吃独食。朱士尧教授的观点,既是一种冷静的现实判断,也是当下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真实写照。 这个领域讲究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中国的路还很长,只要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踏实突破关键技术,总有一天会在全球技术链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科技的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0 阅读:0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