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托盘一对

宇荫说文化 2023-02-24 03:43:04

这对藏品为花梨木托盘。藏品形体规整,品相完好。红木是指用酸枝、花梨木等古典红木制成的摆件或者家具,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中国传统古典红木家具三大流派,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我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作为制作家具最为优良的木材,花梨木有着非凡的特性。这种特性表现为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易于雕刻、纹理清晰而有香味等,再加上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花梨木家具也就成为古典家具中美的典范了。时至今日,海内外收藏家无不以收藏到花梨木家具绝品而自豪。花梨木家具也成为了“古典家具之美”的代名词。这一组花梨木托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从以上记载可知,所谓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而黄花梨即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所介绍的“海南檀”。

在国家具演变史中,明清两代硬木家具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明式黄花梨家具和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紫檀家具是它们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特别是明式家具,其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术领先于世界,且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独特,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

明代家具用材很多,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乌木及铁梨木等硬木,也有楠木、榆木、榉木、樟木、核桃木等软木,以及其他杂木。其中以黄花梨产生的综合效果为最好。由于黄花梨木材本身色泽柔和、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又富有弹性,能充分展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因此最受推崇,还被首选为宫廷制作家具的御用木材。

大量使用造成过度砍伐,入清以来,黄花梨木材日趋匮乏,黄花梨家具也随之减少。到了清乾隆时期,紫檀家具取代黄花梨,成为宫廷家具中的主流家具。发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黄花梨木材缺乏,不能满足宫廷的大量需求,而紫檀、酸枝木在市场的大量出现,尤其是深颜色紫檀制作的家具,逐渐引起皇家重视和使用。另外,社会的空前繁荣和财富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厅堂居室内采光条件的大幅改善,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更能显示紫檀高贵的品质;手工业技术的发达和统治阶级豪奢的心态,生活风尚发生了新的变化,使人们对家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观念。

黄花梨家具在国外也备受推崇,它不仅是中国家具中的艺术瑰宝,也是家居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0 阅读:3
宇荫说文化

宇荫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