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术就像一台“细胞扫描仪”,能快速分析成千上万个细胞的特性。而FSC和SSC就是这台机器的两个核心指标,简单来说,它们就像给细胞量“身高”和“体重”,帮科学家一眼认出不同细胞的身份。
全称:前向散射光(Forward Scatter)。
测什么:细胞的大小。
原理:当激光照到细胞时,正前方的光会被细胞“挡住”,细胞越大,挡的光越多,FSC值就越高。
举个栗子:就像用手电筒照人——个子高的人会挡住更多光线。在血液里,大个子的单核细胞(免疫细胞)FSC值就比小个子的淋巴细胞高。
SSC:细胞的“体重”全称:侧向散射光(Side Scatter)。
测什么:细胞内部的复杂程度(比如颗粒多少)。
原理:激光照到细胞内部结构(如细胞核、颗粒)时,会向侧面散射光。内部越“粗糙”(比如含大量颗粒的细胞),SSC值越高。
举个栗子:中性粒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因为内部充满杀菌颗粒,SSC值比“光滑”的红细胞高得多。
怎么用这俩指标?科学家会把FSC和SSC画成一张二维图,就像把细胞按“身高体重”分组:
左下角:小个子且“光滑”的细胞,比如红细胞或死细胞碎片。
右下角:小个子但“粗糙”的细胞,比如血小板。
中间区域: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巡逻兵”)。
右上角:大块头且复杂的细胞,比如激活的免疫细胞或癌细胞。
实际应用:
免疫分型:区分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
凋亡检测:死细胞会变“瘦小”(FSC降低)且“松散”(SSC降低)。
癌细胞筛选: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更大(FSC高)且结构异常(SSC变化)。
注意事项仪器校准:就像体重秤归零,实验前要用标准微球调整FSC/SSC的灵敏度。
别迷信单一指标:FSC/SSC只能粗筛,要结合荧光标记(比如CD分子)才能精准识别细胞。
FSC和SSC是流式细胞术的“基础体检”,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科学家细胞的大小和内部复杂度。虽然不能单靠它们确诊疾病,但就像体检报告里的身高体重,是后续深入分析的关键起点。搞懂这俩指标,你就迈出了流式细胞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