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学与肿瘤研究领域,RAW264.7细胞堪称实验室的“明星工具”。这种源自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白血病细胞系,因其易于培养、功能多样,成为探索炎症、吞噬作用及癌症机制的理想模型。本文将从其特性、应用及操作要点展开解析。
RAW264.7细胞于1975年从BALB/c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中分离,经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诱导永生化,具备以下特性:
形态特征:贴壁生长,呈圆形或梭形,激活后可伸出伪足;
功能特性:保留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如吞噬荧光微球效率达70%),并响应脂多糖(LPS)分泌TNF-α、IL-6等炎症因子;
遗传背景:表达TLR4、CD14等模式识别受体,常用于NF-κB、MAPK信号通路研究。
二、科研应用场景炎症与免疫调控
LPS诱导模型:用100 ng/mL LPS刺激24小时,TNF-α分泌量可升高20倍,模拟脓毒症等炎症反应;
药物筛选:通过检测NO释放水平(Griess法),评估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的抑制效率。
肿瘤微环境研究
巨噬细胞极化:IL-4诱导M2型极化(CD206表达↑),IFN-γ联合LPS诱导M1型(iNOS表达↑);
癌细胞互作:与4T1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后,RAW264.7分泌的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病原体感染机制
细菌吞噬:可吞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于抗生素疗效评价;
病毒应答:感染流感病毒后,RIG-I通路激活干扰素分泌。
培养基选择
基础培养基:DMEM高糖(含10% FBS + 1%双抗),pH 7.2-7.4;
传代比例:1:3至1:5,每2-3天传代一次,避免过度融合(>90%抑制增殖)。
关键注意事项
支原体防控:每月用PCR检测,推荐使用BM Cyclin预处理(2 μg/mL,48小时);
表型稳定性:连续传代超过30代后,吞噬能力可能下降,建议冻存早期代次;
冻存策略:90% FBS + 10% DMSO,程序降温至-80℃后转液氮保存,复苏存活率>85%。
四、局限性及解决方案种属限制:小鼠来源限制其在人源化研究中的应用,可联用人THP-1细胞对比分析;
活化变异:不同批次血清可能影响活化状态,建议固定供应商并预筛选血清;
功能单一性:无法完全模拟体内巨噬细胞异质性,可结合原代细胞验证关键结论。
RAW264.7细胞凭借其功能可塑性,已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桥梁。然而,科学使用时需警惕其永生化带来的生物学偏差。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如与原代细胞交叉验证),这一“老牌”细胞系仍将在免疫治疗、肿瘤学及感染性疾病研究中持续发光。
在免疫学与肿瘤研究领域,RAW264.7细胞堪称实验室的“明星工具”。这种源自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白血病细胞系,因其易于培养、功能多样,成为探索炎症、吞噬作用及癌症机制的理想模型。本文将从其特性、应用及操作要点展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