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陇、河北的地缘博弈来看安史之乱爆发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6-15 18:40:37

安史之乱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使中国人口由九百万户锐减到二百万户。当然减少的人口不一定全都死了,也有一部分是在战乱中成为脱离国家户籍统计的流民,但不管导致人口锐减的因素中具体有多少死者和多少成为流民者至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形势的动荡。长安、洛阳都因遭到严重的破坏而日渐衰败。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而向南迁徙导致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

由于唐军主力忙于应对叛乱而导致西域逐渐被吐蕃、大食等国占据。连接东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因此一度中断。即使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藩镇割据却已成为李唐王朝的政治常态。这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呢?为什么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仍无法阻止藩镇割据的出现?如果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与关陇、河北两地的地缘博弈有关。关陇、河北两地的地缘博弈其实早在唐朝立国前就已存在。

公元532年北魏权臣高欢立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帝。不服从于高欢的贺拔岳、宇文泰等将领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一个足以与高欢抗衡的军事贵族集团。高欢、宇文泰两大军事贵族集团的形成使北魏王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宇文泰这边从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起陆续任命了八柱国。所谓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这其中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弼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祖父,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隋、唐三朝的皇后。八柱国之下设十二大将军分别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这其中杨忠就是隋文帝杨坚之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的关陇贵族集团。北周、隋、唐三朝的皇族皆出自关陇贵族集团。

除此之外宇文宪、尉迟迥、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侯君集等风云人物也出自这一贵族集团。这是一个文武兼备、胡汉结合的贵族集团。正是这个集团之中大量人才的涌现为北周统一北方乃至之后隋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关陇集团诞生于西魏宇文泰与东魏高欢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因此关陇集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东面的高欢集团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如果说宇文泰集团的核心在关陇地区,那么高欢集团的核心就在河北地区。

关陇与河北的地缘博弈就这样形成。公元577年关陇集团建立的北周灭掉了高欢后代建立的北齐。河北集团并没就此消失,而是被迫臣服于关陇集团。北周以及之后的隋朝虽统一了北方乃至全国,但占据政治中心的核心势力却依然是代表关陇地方利益的小圈子。隋炀帝很想打破这种局面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所以他营建东都洛阳、疏通大运河使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东移。可隋炀帝这样做也使得关陇集团抛弃了他。

等到隋末天下大乱时河北集团看到了翻身的机会:窦建德依托河北集团的力量建立了大夏政权。另一方面关陇集团拥戴李渊作为自己新的利益代言人。李唐王朝与窦建德大夏政权的较量是关陇集团与河北集团的又一次较量。这回出自关陇集团的李唐王朝再次战胜了出自河北集团的大夏政权,但不甘心失败的河北集团又拥戴刘黑闼继续与唐朝作战。由此可见关陇集团与河北集团的矛盾积累得有多深。

唐朝作为一个由关陇门阀集团建立的王朝在统一天下后当然要压制河北集团:河北士族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河北地区的赋税也要比其他地区更重。如此一来河北士族和百姓都对长安的李唐朝廷颇为不满。窦建德在河北本来是很得人心的。唐朝俘虏窦建德本该采取怀柔政策善待窦建德以争取河北民心。此前窦建德俘虏了徐世勣、李渊堂弟李神通、李渊妹妹同安长公主都释放了,而唐朝一抓到窦建德就给杀了。

如此反差让李唐王朝在河北大失民心。河北大名县有百姓祭奠窦建德的“窦王庙”。由此可见河北人对唐朝杀害窦建德的行为是强烈不认同的。因此窦建德死后刘黑闼能轻易召集起他的旧部继续对抗唐朝。唐朝方面一开始派李世民武力镇压刘黑闼。李世民虽在战场上屡次打败刘黑闼,但却始终无法平息河北地区的乱局。李渊又改派李建成去河北招抚。李建成以释放窦建德部属及不究既往相招才使河北形势逐渐稳定下来。

李建成在招抚过程中也收揽了河北地区一些人心,可后来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上位后宣布赦免太子余党的同时派魏征出巡河北。魏征本就是河北集团窦建德的部下,归顺唐朝后又在李建成的阵营服务过。事实上魏征这种经历恰恰代表了当时河北士族集团的普遍经历:这些人早年大多在窦建德帐下效力,归顺唐朝后又效力于李建成。河北集团先跟窦建德再跟李建成两次都押错了宝。

虽说李世民派魏征安抚表示既往不咎稳定了河北局势,但双方之间的裂痕已然形成。此后河北集团迫于形势臣服于李世民,但其实内心深处或多或少是有些不服的。李世民在位期间逐渐由关陇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向全天下的共主转型。随着科举制日渐普及使得门阀士族的势力受到一定抑制。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因为阻止武则天当皇后再次受到打击。

到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关陇集团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已不复存在,但关陇与河北两地之间的地缘博弈却并未就此终结。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对所有门阀士族可能威胁皇权的行为都高度警惕。他们在位期间可不只压制关陇集团,而是对关东的河北、河南等地门阀氏族也进行打压。河北实际上仍是长安朝廷重点压制地区。武则天在位时期契丹首领孙万荣、李尽忠曾起兵反对武周政权。

武则天派自己的侄子武懿宗出兵镇压。这本是针对契丹的军事行动,但武懿宗却将其演化为朝廷与河北士族集团之间的恩怨。由于地理位置上接近使得河北士族集团与契丹人之间形成了很深的利益关系。契丹起兵后有部分河北士族集团或被迫或出于利益关系胁从于契丹。武懿宗简单粗暴地将河北世家大族都定性为“卖国贼”对他们采取了残酷的杀戮政策。从史书记载来看武懿宗所杀害的河北人数量竟超过了契丹人。

这使得河北人对皇室的新仇旧恨又再次涌上心头。此后河北士族集团拒绝跟李唐皇室结亲。他们宁可将自家姑娘晾成黄花菜也绝不嫁给皇家。河北世家大族不满朝廷在政治上对他们的歧视。河北的普通百姓则不满朝廷的横征暴敛。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3年)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两年。这一年唐朝有4521万户不纳税的人家和766万户纳税的人家。不纳税的人比纳税的人还要多。

当时唐朝全境大致可分为关陇、巴蜀、荆襄、河北、中原、江淮、岭南等地区。这其中产粮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是关陇、河北、江淮。关陇作为京城所在地生活着大量不纳税的达官贵族特权阶级。如此一来整个帝国的税赋其实主要就是由江淮和河北承担。当时江淮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比不上河北。这样算下来天下纳税最重的地区就是河北。766万纳税农民要养活8000多万人口。这其中纳税大户就是河北人。

繁重的赋税让很多人失去土地没法生存。可想而知当时的河北人对朝廷会是怎样一种态度。这也就不难解释安史之乱为何会以河北为大本营爆发了。事实上安史之乱被平息后河北与关陇的地缘博弈仍未终结。安史之乱的平定并非单纯依赖于唐王朝的中央军。事实上地方藩镇节度使中也有相当部分忠于李唐王朝者参与到平叛过程中,与此同时安史叛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杀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平定与其说是唐王朝消灭了安史叛军不如说是安史叛军内部的分化瓦解使唐王朝得以集中精力消灭史朝义这一核心叛乱人物。这时有相当多的叛军将领实际上是作壁上观。这些人的实力并没受到削弱。因此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其实是无力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各地的割据藩镇中尤其以河北三镇实力最为雄厚。晚唐时期河北三镇多次爆发叛乱。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甚至在河北被封为“四圣”长期受香火供奉。

0 阅读:33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