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医药
医药工业收入127亿,贡献利润13亿
引入进口总代品种 8 个
2024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1394.13 亿元,同比增长 5.14%。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 127.34 亿元,同比下降 13.37%;医药商业实现收入 1266.79 亿元,同比增长 7.45%。
实现归母净利润 29.42 亿元,同比增长 12.72%,工业业务贡献利润 13.12 亿元,商业业务贡献利润 17.93 亿元,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3.41 亿元。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为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23.00%。
在开源创新方面,上半年,上海医药积极推进细胞治疗产业化布局工作,与儿童医学中心、瑞金医院、中国干细胞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共同建设细胞治疗产线,推进创新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公司首个 CAR-T 产品 B019 已正式启动临床,后续品种的研发在有序开展中。
同时,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张江路 88 号园区),目前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计划在 9 月正式开业运营。
在研发方面,上半年,上海医药研发投入 共14.04 亿元,同比增长 15.26%,占工业销售的11.03%。其中,研发费用 11.05 亿元,同比增长 7.67%。截至报告期末,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 64 项,其中创新药 50 项(含美国临床 II 期 3 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多项提交 pre-NDA、上市申请或处于关键性研究及临床 III 期阶段。
上海医药自研的 I001 片(即 SPH3127;化学药品 1 类)是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目前已有 3 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中后阶段。其中针对高血压适应症的 NDA 上市申请根据 CDE的要求于 2024 年 4 月重新提交资料后收到 CDE 受理通知并恢复审评。
同时,上海医药具备丰富的中药资源,旗下拥有 8 家主要直管中药企业,9 个中药核心品牌,2024年上半年各中药企业实现工业收入合计 51.92 亿元。
在创新业务方面,2024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的药品 CSO 合约推广业务突飞猛进,实现销售金额约 40 亿元,同比增幅达 172%,合约产品覆盖赛诺菲、拜耳等 18 家药企。其中,“赛诺菲一号工程”项目全年目标达成进度已过半。
同时,进口及创新药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成功引入进口总代品种 8 个。上药控股助力进口总代新品“乐意保”顺利完成商业上市,截止 2024 年 6 月 27 日,已完成全国 30 个省份共计 54 家客户的开单,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送达希望。
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销售约 218 亿,同比增长约11.12%。公司服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大型医院 SPD 合作,上半年上药控股企业共新增 SPD 约 15 个项目,并在陕西、重庆等区域实现“零”的突破。
02
天士力
净利润降6.33%
中药板块收入增长3.53%
天士力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天士力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3.71亿元,同比略降0.46%;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降低6.33%;扣非归母净利润 7.3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31%。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医药商业收入影响,上半年医药商业收入同比下降 28.08%。但医药工业收入 38.96 亿元,同比增长 4.55%,中药板块收入 31.21 亿元,同比增长 3.53%。
归母净利润同期下降则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于上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受到公司本期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加影响。

在研发方面,天士力上半年研发投入 4.70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50%。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研发进展迅速,目前已拥有涵盖 101 款在研产品的研发管线,包含 40 款 1 类创新药,35 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5 款正在临床 II、III 期阶段,涉及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中枢神经等领域。
其中,2 款中药枇杷清肺饮和温经汤处于申报生产阶段并已通过药品注册研制和生产现场核查;19 款创新中药产品处于临床 II、III 期研究阶段,包括安神滴丸、脊痛宁片、青术颗粒、安体威颗粒、香橘乳癖宁胶囊等。
此外,现有研发管线中自主研发项目 68 款、产品引进项目 14 款、合作开发项目 14 款、投资优先许可权项目 5 款。
另据8月 4 日天士力公告消息,天士力原控股股东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已与华润三九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据此将天士力 28%股份转让给华润三九,天士力的控股权也将在交易完成后变更为华润三九,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
天士力表示,华润三九和天士力将相互赋能,让天士力创新优势更加凸显,现代中药研发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通过华润三九在管理、营销及政策资源方面的加持,天士力将能更多维度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提高公司价值及对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回报。
03
百利天恒
收到8亿美元首付款
营收大增1685%
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收入约55.53亿元,同比增长 1685.19%。其中药品销售收入 2.2亿元,创新药的商业拓展收入 53.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95亿元。
此前消息显示,2023年12月中旬,百利天恒曾与跨国药企BMS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
百利天恒据此向BMS授予其ADC产品BL-B01D1在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BMS将向百利天恒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可能达到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当时该交易还创下了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纪录。
而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营收的大幅增长,也正是得益于上述交易中BMS支付的 8 亿美元首付款,此项合作也将加速推进 BL-B01D1 针对多种癌症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
另外,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近5.45亿元,增幅63.61%,主要受到试验检验费、职工薪酬、材料费增加的影响。在研发成果上,百利天恒于上半年获得了 13 项临床批件,19 项注册批件。
此外,在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制剂板块,截至2024年6月30日,百利天恒已拥有化学制剂注册批件 197 个,化学原料药注册批件 17 个,中成药注册批件 30 个。
据悉,7月10日,百利天恒还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此次赴港二次IPO如若顺利,百利天恒将会是少数能够搭建A+H上市平台的医药企业之一,此举也被百利天恒视为加强国际化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04
康美药业
医药工业及商业收入20亿
同比增长10.24%
2024年上半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4.09%。归母净利润1576.0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扣非净利润亏损1.08亿元,同比减亏 47.54%。主要原因是公司致力于优化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报告期内,康美药业基本每股收益为0.0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2%。

分产品来看,2024年上半年康美药业的主营业务中,医药工业和商业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营业收入的81.29%;保健食品及食品收入2.24亿元,同比下降28.35%,占营业收入的9.05%。
据新康界了解,2024年7月4日,康美药业已正式摘掉“ST”帽子,变回“康美药业”,且在摘帽后复牌首日,开盘股价便一字涨停,引发行业关注及热议。
基于此,康美药业股票将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股票简称由“ST康美”变更为“康美药业”,证券代码仍为“600518”。
这也意味着,康美药业终于得以将当年300亿财务造假案对公司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清零,走向新的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