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肠风波:鸡骨泥的真相与食品安全的思考

之桃开心生活 2024-11-13 00:11:41

近期,关于淀粉肠“塌房”的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些消费者在看到相关报道后,甚至将已购买的淀粉肠丢弃。

最初的报道称,淀粉肠的原材料是制作狗粮的鸡骨泥,且商家也承认其并非供人食用。这使得淀粉肠,这个曾经被视为平价美味的小吃,瞬间变成了众矢之的。

鸡骨泥是什么?探寻“罪魁祸首”的真面目

报道中提到的“鸡骨泥”,学名应为“机械分离肉”(MSM)。它并非鸡肉专属,也不仅限于骨头,而是指禽畜类带肉骨骼经机械分离工艺生产出的肉泥类产品。

国家标准(GBT 40463-2021)对此有明确定义。

实际上,MSM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自1969年起,美国市场上就开始销售MSM,并在80年代建立了相关的检测机制。

我国也早在2005年就有厂商申请相关专利,并在国标中制定了详尽的标准和操作规范,涵盖原料来源、加工流程、质量要求等多个方面。

MSM能吃吗?从宠物食品到人类餐桌的演变

尽管MSM广泛应用于猫粮狗粮等宠物食品中,但它也早已出现在人类餐桌上。早在1982年,美国就批准在热狗等食品中使用MSM,并在1996年取消了使用比例限制(仅保留了反刍动物的限制)。

英国和我国也允许将MSM用于汉堡、鸡块、香肠等食品的制作。

国内甚至早有研究如何将MSM做得更美味、更有营养。一些论文甚至将其视为优质营养来源,并研究如何将其添加到水饺、香肠等食品中以增加营养、降低成本。

当然,MSM的营养价值仍存在争议,但这些研究和专利至少证明了MSM长期以来作为人类食品原料的存在。实际上,火锅丸子、蟹棒等常见食品中也含有MSM成分。

淀粉肠和火锅丸子批发商选择MSM,主要是因为其成本低廉。相比猪肉每吨15,000~19,000元的价格,鸡胸泥、鸡脖泥、鸡架泥的价格仅为其1/3到1/4。

报道的误区与标准的缺失:淀粉肠的困境

那么,为何最初的报道会得出“鸡骨泥只能喂狗”的结论呢?这是因为该报道混淆了原料和成品的标准。MSM只是一种原料,而非成品。

即使是同一种原料,也会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标准。例如,宠物食品和人类食品的铅残留标准就相差十几倍。

因此,将宠物食品原料的标准套用在人类食品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在1688平台上,供人食用和宠物食用的MSM是分开销售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MSM可以作为人类食品原料的合法性。

然而,淀粉肠的问题并非完全在于MSM。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中并没有“淀粉肠”这一品类,其只能勉强套用火腿肠的标准。

但这又会导致另一个问题:一些淀粉肠的蛋白质含量低于火腿肠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合格。因为对于那些无法归类的食品,其标准由生产企业自行制定。

这导致了淀粉肠标准的混乱。不同企业制定的淀粉含量标准各不相同,其他方面的标准也存在差异。

这种现象在加工食品行业并不罕见,例如辣条也曾因标准不统一而出现“南北之争”。

食品安全的反思:从鸡骨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

淀粉肠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标准的缺失和滞后为一些不规范操作留下了空间。

其次,媒体的错误报道和营销号的推波助澜,误导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也给相关商家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淀粉肠的标准问题。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示将研究制定淀粉肠的国家标准。

这或许是此次事件带来的最大意义。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被情绪和偏见裹挟,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0 阅读:0

之桃开心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