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无后”,完全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琦琦聊文化 2023-03-11 01:23:05

日月如梭,时光如白马过隙般从指尖划过,暑已过,冬已来。一年的时间,时钟走过了十之八九。再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每到逢年过节,一些身处异地的青年军团就会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征程。这其中有对家的依恋,有对父母亲人的想念,时別一年,怀着憧憬与期待,奔向妈妈的怀抱。

回到自己的家乡,虽有归属感,虽有无限的喜悦。可忧愁随之而来,每当亲友团聚,免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就开始了他们的关心模式。“一人在外,工作咋样?收入如何?处对象没有?进展的怎样了?”

对于工作,收入几何?虽有尴尬,搪塞一下,勉勉强强能过关。可一旦提及到婚姻,那就是年轻人最难熬的黑色时间。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七大姑八大姨们绝对不能放纵你的任性。拿出长辈的姿态,开始给你上政治课,他们经常就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会告诉你,在众多的孝顺当中,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想有后代,你首先要处对象,要结婚,才能生子。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真的是这样理解吗?我持怀疑态度。

首先咱去看看这句话的出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于《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这样写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舜是谁呢?就是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中的舜帝。舜帝和尧帝皆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员,尧帝把帝位禅让给舜,尧帝和舜帝还是翁婿关系。舜帝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就是从舜帝娶尧帝女儿这个典故而来。

孟子在文中写的清楚,“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舜,自然是舜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舜帝没有告诉父母就娶了尧帝的女儿,这就是“无后”。

那么,舜帝对于娶妻这样的大事件,为什么没有告诉父母呢?其实是有缘由的。

舜帝其实是个苦孩子,少年时期丧母。他的父亲后来又娶了一任妻子,而后生下了舜的弟弟——象。舜的父亲对舜的继母和他的弟弟非常疼爱。舜的父亲,继母,弟弟都害怕舜来分家产,几次三番想把舜害死。比如有一次,舜的父亲让舜去挖井,幸亏当时舜多了个心眼,横向挖出一条通道来。当挖到一定深度时,舜的父亲和弟弟就向井里填土,幸亏舜提前挖的那横向通道救他一命。即便如此,舜同样选择原谅他们。足见舜帝的心胸是多么的宽广。

在舜帝娶娥皇和女英的这件事上,舜帝没有告诉他的父母。所以才有孟子说的“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所以孟子在后面又说了一句话,君子以为犹告也。如果舜不告诉他的父母,或许还能完完整整的把婚事办了。反之,如果告诉了他的父母,恐怕就会生出各种阻碍。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这段话中出现了两次“无后”,这其中的“无后”真的就像我们现在理解的那样,没有后代子孙?很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意思。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意思就是在说:“舜帝在娶妻这件事上,没有告诉父母,就是无后的表现,无后可以理解成不尊重父母,目无尊长。后应该理解成尊者。”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可以理解成:不孝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级,目无尊长者应该排在首位。所以,当时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针对的是舜帝娶妻,没有告诉父母这件事,这属于不尊重父母的情况。但是结合到舜帝的家庭情况,又可以忽略掉告诉父母,不算作目无尊长。所以,孟子才有了后面一句话“君子以为犹告也”。

今后年轻朋友在遇到被亲戚家人逼婚的情况,如果他们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说事,你就完全可以给他们讲讲这句话的出处与释意。换言之,做父母长辈的,可以用其他语言来劝说晚辈,尽量不要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教训后辈,万一蹦出一个懂这句话的后辈,给你上一课。咱弄个一脸的尴尬多不好。

0 阅读:7

琦琦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