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明老师第1856篇原创·持续日更
做语文阅读理解专业提分老师
原创|少明阅读理解
作者|少明老师
来,咱聊聊语文这事儿,感觉“语文核心素养”挺高大上,但一落地就有点懵圈儿。
01
检索和加工
其实啊,说白就俩动作:检索和加工。这俩玩意儿能搞定语文所有的活儿,无论考纲再怎么变,归根结底还是这俩。
咱们总觉得应试跟语文教育尿不到一个壶里,其实学跟考是一回事儿。问题出在应试的法子上。
语文嘛,母语,怎么可能说错听错?但中考高考是比赛,总得有人掉坑里才行。
所以,卷子上是答案和坑搅和在一块儿,考生得学会刨坑找答案。少明老师也不赞成死磕那些术语教条。
那些都是衣服,语文的核心就是字和词,考的就是检索和加工的本事。这事儿咱们从出生就开始干,一直到老呢。
02
想提升检索能力?
多读书呗!读书好处海了去了。往大了说,文化传承靠的就是典籍和读书人一代代的接力;往小了说,它可是咱们人生的基石,还能治治碎片化阅读的毛病。
应试呢?它也是提分法宝。中考高考阅读量多大啊,题材五花八门,想在规定时间内搞定,就得有阅读技巧,能迅速抓住重点信息。
提高语文素养没捷径,得靠长期熏陶、积累和实践,多读书是王道。
古代那些大牛诗人、文豪,哪个不是从读书开始的?
不是背知识点、写中心思想。而是从《千字文》《增广贤文》这些经典一路读下来,慢慢就熟了,文字和写作都上去了。
这种浸润式学习,身心都沉浸在书里,文化感和语言感自然就来了。
03
教育的两极分化
说到语文阅读,现状可不太乐观。研究生面试时有学生大谈历史唯物主义,结果连《毛选》原文都没读过,知识全是从教材里来的。这怎么行呢?
有的的地方留守儿童们放学后基本就是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教育的两极分化,简单来说就是小时候玩手机和从小爱读书的差别。
04
阅读应该成为生活方式
阅读应该成为咱们的生活方式,但光喊口号可不行。很多人书读得少,既没兴趣也没技巧。
所以,专家们想在语文教育体系里给阅读加码,强调它的重要性。比如现在的语文课里特别火的“整本书阅读”就是这么来的。
最新的部编本教材也试水了一些新招数。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但已经开始培养阅读兴趣了。
初中则有“名著选读”,每堂课都学一种读书方法,像默读、浏览、跳读这些。
05
中考高考的品味
除了传统的阅读和读书法,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满天飞。中考高考也开始考阅读面、速度和品位了,其实就是考检索能力。
咱们每天不都得排除一堆信息干扰才能好好生活嘛。初中高中语文课还会涉及新闻传媒素养的内容,不是教学生怎么写新闻,而是怎么读新闻、获取正确信息。
咱们聊了这么多关于语文的大事儿,感觉好像有点高不可攀哈。但其实,真要上手,也就俩字儿:检索和加工。
这俩技能在手,中考高考都不怕。不过话说回来,应试教育确实让人有点头大。
说到这儿啊,家长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烦恼呢?
孩子做阅读理解简答题老是答不好,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别急,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06
应试阅读理解的烦恼
家长们常问我,孩子做阅读理解简答题老是答不好,咋整?
为啥小学、初中、高中的娃都会遇这难题?俩原因:
一是,各学段语文考试考的都是同一种能力;
二是,不少孩子在小学就没掌握这能力,一直拖到高中。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到底考啥能力?咋培养呢?其实,很多题都离不开一个基本技能——概括压缩。
07
啥是概括压缩?
简单说,就是先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再按需求输出。答简答题就是这个输出过程。输出不对,得先回头做好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别光练输出。
换句话说,概括压缩就是要说清:
1. “谁的”和“什么事”——“谁的”就是写作对象;
2. “什么事”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一般别提结果。
小时候写过缩句题吧?就是把长句简化为主谓宾结构。同理,语段概括就是提炼出主旨和基本信息。
08
概括压缩能力在各学段考试中的体现
小学时,老师让孩子概括故事内容或中心思想;初中时,可能问标题或某句话的原因,看学生是否读懂每段大意。
概括归纳题是基础题型,变形再灵活,也离不开对材料的理解。
举个难点的例子,信息要简洁流畅,不超50字。这题得先看懂材料!
这段文字到底说啥?
我们用记叙文六要素来搞定:
时间——明代→唐代;
地点——中国、西欧;
人物——英国杜伦大学、故宫;
起因——无;
经过——研究西班牙出土的唐宋陶瓷;
结果——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到西欧了。
概括题还有写句子的,原理一样。看完讲解得多练!
09
遇到概括题咋办?
三步走:
1. 通读材料,把握主旨;
2. 用六要素或五“W”法(时、地、人、因、经、果/When,Where,Who,Why,How);
3. 按题目要求整合答案。
10
咋训练概括压缩能力?
课堂里,老师让孩子分层、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主旨,这就是训练。练习册上的习题也有这种训练。孩子在课堂上得积极思考、回答问题,12年语文课足够练出好能力。
(我们也有系统的教学)
家里也能练。家长和孩子一起听新闻,让孩子概括;孩子参加生日派对回来,让他说说派对各环节和今天的总结。日常生活的小事都能练概括压缩能力。
关键还是得读懂文本。
只要理解了“谁的”和“什么事”,考试咋问都不怕。孩子得养成随时概括总结的习惯,用简洁语言表达的习愦,考场上的效果自然杠杠的!
觉得有帮助
请帮老师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