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城故事|黄振西——被遗忘的九江第四小学

冯晓晖 2024-01-22 17:00:15

作者:黄振西

“浔城故事”收录讲述百姓生活的散文、纪实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文发布时有删改。

在九江市提起双峰小学、九师附小,以及九江一小、二小、三小,上了一定年龄的人无人不晓,甚至连龙山小学、学州桥小学都不会说不知道,唯有九江四小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其实九江四小的历史很长,其前身是私立同文小学,应该是取车同轨,书同文的"同文书院"成立前后设立的。这所私立小学历史较长,只是因战事或其它原因停办过,解放后教育部门统一编为九江第四小学。笔者于1953年7岁入校,在这所学校接受了启蒙教育,屈指至今已有古来稀的岁月了。

九江四小位于塔岭南路坡上最高段的东侧(西侧的坡下是能仁寺),因地形是个坡地学校分为两个平面,上下平面高差约三层楼,上平面有学校大门、教室、大礼堂等,下平面是体育场,体育场围墙外是九江专员公署。进校的左边有几十棵参天大树,像是小小的森林,右边便是滑梯等活动场地,还有礼堂、教学楼等。礼堂依坡而建正面看只有一层,侧面内阶梯形式最下面有三层,出来就是体育场的小司令台,最上层为大礼堂,里面空荡,没有椅子我们参加大会都是站着的。

从当时的条件无论面积大小、建筑规模等在九江小学里应排在前列之中,后来专署机关看中这块宝地在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就撤掉了四小 ,把学生分到一小(后来改名柴桑小学)和其它小学,从此九江第四小学便消失和被人们遗忘了,由于时间久远很多事情记不起来只是少有印象较深的事情难以磨灭。

我们的班主任是刘慧娟老师,在我们离开四小前被安排到聋哑学校。她到北京培训手语,分别时女同学们拉着老师的手哭哭啼啼依依不舍。刘老师与我们班同学关系很好,我们小学毕业五十周年时特意请她前来欢聚一堂(毕业班的班主任那时已过世)。

刘老师记忆力很强,时隔半个多世纪居然能记住班上一半以上人的名字。后来她的女儿女婿和我成为邻居,她对女儿说我的成绩好。她不知道我家开个小副食店,父亲早出晚归,母亲在做饭和搞家务时我便守店,学龄前我就知道一包红金、一包飞马外加二个棒棒糖加起来多少钱,要找多少钱,所以一二年级的算术对我来说轻轻松松的。

记得一次在学校小树林里,有人用猎枪打下一只白鹭之类的水鸟,那鸟翅打开足有一个小园桌大,让我懂得在天上看到的和地下看到的不一样。还有父辈们曾经告诉我同文小学北边是裴洋人房子,裴洋人是活水医院的裴医生。同文小学向南坡下墙外是凃家菜园,再向南就是活水医院。向西方向是儒励女中,那里的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穿的是旗袍、洋纱袜子⋯

那时我们读书很轻松,放学后我们就到校门的西侧坡下能仁寺玩。寺里有四大金刚、大胜宝塔、有水滴石穿的石头,再后面听到和尚齐声念经。在大雄宝殿与双阳桥之间有一石船,传说是如来佛的一双鞋,后来飞走了一只。所以大家不敢上去玩,万一飞走了就回不来了。我当时很小很幼稚,信以为真,后来大胆的跑上去,大家看到没有事也跟着上去玩了。

有个有趣的事:九江中学的名字从三中起,有四中、五中、六中,直到十一中,第四小学在九江我们读书时便终止,后来除了厂矿子弟学校,之前小学的名字全都改了。

光阴荏苒,那时整日欢歌笑语、无忧无虑又轻松愉快的少儿时光已是往昔。一晃七十年过去,岁月的列车上有的同学已相继离开,留给我们这批老者的岁月也更有限了。这些回忆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九江曾经有个第四小学,以及四小的大概轮廓。能留下些记忆,就很欣慰了。

私立同文小学师生合影照

本人在有关资料上找到私立同文小学复课三年后的师生合影照片,按时间推算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课的(卅七年即1948年)。

【读后记】如今,官方对九江同文中学的历史是这么介绍的:“九江市同文中学,又名九江市第二中学,是江西省一所著名学校。前身为私立同文中学和私立儒励女子中学(分别创办于1867年和1873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教会学校。”

这段历史显然存在问题:私立同文中学和私立儒励女子中学是在解放后合并的,两者之前并无直接关联。儒励女子中学分小学部和中学部,合并后在儒励女中原址上开设双峰小学。女中有小学部,同文为什么只有中学部?本篇给出了答案,同文也有自己的小学,但因为被撤并,已被人们遗忘了。

浔阳叙话:展示九江文化,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

0 阅读:12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