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现象和趋势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最近京东和淘宝都出台了“仅退款”的新规,通过买家的反馈来约束商家;但是,“仅退款”是一种长期可执行的规则吗?它符不符合规律?拼多多最先实行的仅退款,对京东和淘宝是否依旧适用?另外,“仅退款”能成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也就是说,支持“仅退货”能成立的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涉及到人性、博弈、心理学、算法等等跟多个学科的知识,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正是因为不知道答案,所以就不会脑热,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不敢跟风叫好。
但是,需要区分现象和趋势的事情无处不在,比如说线上超市的如火如荼,以及线下零售超市的业绩下滑与尴尬。
下图是“同花顺iFinD”里给出的超市行业过去7年盈利能力的数据。
即便是在疫情前,这个行业的ROE也不到8%;这几年更加凄惨,由于有些企业出现亏损,净利率为负值,由此导致其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也就是说,企业用了股东投的钱,但是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
我们再从三季报的增长率指标看,自从2021年起每年前三季度超市行业的增长率都不好,体现在:①营业收入负增长,今年收入下滑幅度更大,达到了13.06%;
②净利润负增长,甚至是亏损的。
③经营现金流这两年负增长,企业没有赚到更多的利润,也没赚到更多的现金流。
就是这样的业绩增长,这样的盈利水平。那么,超市行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超市行业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是消费需求下降,二是渠道分流。
下图统计的是1985——2023年每年前三季度社会零售额及其增长率的数据,。
过去那种10%以上的增速几乎不存在了,2022年前三季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7%,2023年前三季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0%。
蛋糕变大的速度越来越慢,但是来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网购带来的冲击。
我们同样选取前三季度的数据做对比。
如下表所示,2020年起每年网上销售额的增速,都要大于零售总额的增速。以2023年前三季度为例,零售总额增速6.8%,网上零售总额增速11.60%,且占比到了31.63%。
这反映出部分线下的市场已经被线上攻占了,而以永辉超市、家家悦为代表的很多超市销售渠道仍以线下为主。我们再来看下不同零售业态的销售数据。
按零售业态分,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增长8.2%;
专业店同比增长5.4%;
品牌专卖店同比增长4.6%;
百货店同比增长9.8%;
超市零售额同比下降0.4%。
超市行业实体店受到线上零售的严重冲击,线下客流明显下降,我附近一家开了至少七八年的线下超市今年已经关门了。
此外,除了多多买菜、美团社区团购/买菜等大的团购平台,我们小区还出现了小熊团购、邻邻牛等小型团购平台,以及一些私人团购平台。①我们对超市没有忠诚度,转换成本很低;
②来搅局的商家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商家在低价抢市场;
③线上团购送货上门,这种消费习惯已经得到了培养;
④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些连锁超市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它们还能活得下去吗?
如果线上销售是一种趋势,那么现在这些传统超市再跟进转型是不是太晚了?
还是说线上超市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大家最终会回到线下?这个问题我目前也不知道答案。
但是自从家对面那家超市倒闭以后,我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除了线上下单,已经找不到可以节约时间的买菜的渠道。以至于今天下午想吃排骨,线下半小时内都买不到,只能从网上买。
如果这些线上的渠道做大以后开始垄断,坐地起价,质量下滑,那时候谁来制约它们呢?我想起前几天一位网友的评论:中国的企业什么时候能善待自己人,每次都是做大了,垄断了,就不把老百姓当回事了。
没准等到那个时候了,线下超市就重新崛起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