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蒋介石为回归提了两个私人条件,毛主席:答应一个拒绝一个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8 06:22:49

中国人是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的,这建立在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伦理的宗族基础之上。于是,中国人热爱故乡,讲求安土重迁,故乡也成为了无数人思念的终点。

这一点上即便是蒋介石也不例外。

在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对故乡的思乡之情也犹如滔滔江水。不仅曾前往距离家乡最近的大陈岛,即便是在去世后也棺不下葬……

事实上,他曾有过无限接近的机会回到大陆,回到家乡,只不过到最后都功亏一篑……

这其中尤以1965年为最,这一年蒋介石明确了想要回归大陆的想法,而且双方还进行了具体的沟通,甚至于包括军队问题上的分歧都很小。

蒋介石还提出了两个私人请求,毛主席答应了一个,拒绝了一个。而对于毛主席提出的“一纲四目”,蒋介石也表示大部分同意。

这些条件都有些什么?

在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是稳坐了一段时间总统宝座的。而这一段时间内,蒋介石其实也与大陆方面有所接触。

及至20世级50年代末,台湾地区出现了“政治失控”的局面——一些国民党、亲美人士(一如陈诚、胡适等人)在美国的支持下以“民主”的旗号参加“总统”竞选。

事实上,美国人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老蒋的主张(老蒋并不支持美国人的分裂图谋,坚持台湾、大陆属于中国一部分)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

蒋介石本人显然不会坐视不顾,而另一方面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领导人也隔空表达了对老蒋的支持。

毛主席便曾说:“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而在蒋介石成功当选后,他也意识到了危机,破局自是最好的手段。

事实上,1956年时蒋介石便已经让曹聚仁与北京方面有所沟通。

这一点上曹聚仁是有着无匹的优势的,记者身份,与共产党、章士钊、柳亚子等人熟稔。

经由近十年的沟通,结合国际时局,国共两党也也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促成一统的意愿。

1965年 7月,毛主席亲笔题写了《临江仙·寄友》委托曹聚仁转交给蒋介石。

词中有句:“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其中和解、一统的意思可见一斑。

收到了毛主席相赠之后,蒋介石也是表达了善意,提出进一步谈判。

谈判自然就要有条件。

在公事方面,蒋介石提出要允许在台湾的国民党官员可以回到大陆,在全国各地定居,有合法身份;由蒋经国接管台湾省省长,除外交、军事权可以交付北京,其他政务由蒋经国领导的政府全权处理;台湾不得接受国际上的任何经济、军事援助,如有困难,需要北京提供补助支援;台湾的海军、空军并入解放军,陆军只保留四个师;厦门和金门合并成一个市,起到缓冲区的作用,负责人由台湾指定,经北京同意后任命;台湾现任官员待遇不降低。

儿除了公事方面的条件,蒋介石还提出了两个私人请求,第一个是死后葬在中山陵,第二个是把江西庐山安排给他当固定的养老地点。

对于公事方面的条件,毛主席提出了对应的要求,由周总理总结为“一纲四目”。

一纲是指:如果蒋介石能领导台湾和平回归,那么其他问题可以参考蒋介石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则是指四个具体的领域,首先,台湾回归后,除外交权交给北京以外,其他军政大事可以由蒋介石和陈诚全权处理,第二,岛内必须确保耕者有其田,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由蒋介石与陈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三,台湾必须拒绝所有国外的军事援助,如果国民党军政建设经费不足,可以向北京申请,酌情拨付,第四,双方的任何官员不能破坏国共团结的大局。

因此可见在公事方面,双方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分歧。

最难能可贵的是,蒋介石在军事上能够接受部队改编、缩编要求。

至于私人条件上,毛主席同意把庐山安排给蒋介石养老,同时还安排工作人员保留了蒋介石在庐山石碑上的题字,包括宋美龄在庐山上用过的钢琴也都按照原状保存,不破坏蒋介石庐山别墅的陈设。为表达诚意,毛主席甚至还让曹聚仁亲自去庐山拍了照,并把照片带到台湾。

不过对于蒋介石安葬中山陵的请求,毛主席选择了拒绝。作为折中的条件,毛主席表示蒋介石可以安葬在大陆其他任何地方(包括其浙江溪口祖坟)。

这次的谈判,也成为了蒋介石能够回归故乡的最有机会的一次。

只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次年的大陆爆发了活动,好的沟通夭折;而接踵而至的坏消息还有1972年曹聚仁的去世;1973年章士钊(曹聚仁去世后,毛主席委派他处理此事)的去世。

1975年,蒋介石做出了人生中的最后努力,他让陈立夫找到香港的秘密渠道,表达了希望两党进一步沟通的意愿,并邀请毛泽东或者周恩来能够前往台湾访问。

但对于此时的双方而言,都已经太晚了。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他们却就已是风烛残年了。

毛主席、周总理彼时都已病重,出访自然无望。而就在毛主席嘱意邓小平代替他前往台湾,并希冀实现两地“三通”之时,噩耗传来。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也直接让之前的努力中断。蒋介石临终前留下遗言,棺不落土,为的当然是能归葬大陆。

而听闻蒋介石去世,毛主席一脸凝重,甚至私下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会,更是将宋代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反复播放,其中最后两句词改为“君且去,不须顾”尽显送别之情。

1976年,周总理、毛主席去世,而台湾方面则迅速陷入了政党更替之中,再辅以美国人的从中作梗,分裂势力的抬头,回归也一时难以遂愿。

而随着前往台湾的老一辈人的去世……奉劝一些人悬崖勒马,否则必将钉在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世纪风采》周恩来把毛泽东的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

刘丕林:《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1 阅读:112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