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教”变成了生意,住民宿下饭馆,5天获得国际志愿者证书?

梦想导向 2024-01-31 18:45:34

支教是缓解乡村教育资源短缺的有力方式,也能让教育相关专业大学生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即使未来不会长时间留在乡村学校任教,也会对个人成长带来诸多帮助。

很多国际名校申请要求里,明确要求学生要有当志愿者的经历。普通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工作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计划,有教育机构针为了解决准留学生的需求,便开发了“旅游支教”项目,说是去当志愿者,实际上和研学旅行没啥区别。

当“支教”变成生意,住民宿下饭馆,5天获得国际志愿者证书?

四川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小刘,通过当地组织的支教团活动来到桂林广南村支教。原定行程总共5天时间,由于路程比较远,往返几乎各占一天,实际支教的3天时间总共不超过20小时。几乎是刚和学生熟悉,就到了分别的时刻。

临行前当地学生对小刘依依不舍,小刘觉得此行很有意义,不仅获得了35小时志愿者服务时长,还有机构颁发的国际志愿者证书。这5天4夜的旅行,几乎都是吃住在民宿,饭菜也是当地饭馆厨师做的特色菜,根本没吃到苦头,还获取了学生提供的情绪价值。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龙晶睛,曾因为连续10年参与支教事业而获得“最美支教”的称号。不少大学生以她为榜样,结果被爆出她每年只是寒暑假期间去乡村学校打卡拍照而已,并没有给当地学生上课,最终人设塌房。

按理说支教活动应该是公益性质的,小刘参加这次支教团却需要给组织方付费才能参加。毕竟参加正经的三支一扶门槛比较高,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种民间教育机构组织的支教活动,相对来说时间短、不遭罪、性价比很高。

有需要支教经历的学生,不限年龄和学历,缴纳报名费即可参加。到那里也不用给学生正经上课,陪学生玩几天就结束了。完全是以支教为名的打卡式旅行,组织者还讲自己包装成双向奔赴的公益之旅,殊不知已经把公益项目变成了生意,让支教项目彻底变味了。

支教商业化受益的不是乡村学生,反而是城镇学生

原本乡村学校就缺老师,一线教师一人可能要给多个年级的学生上好几个学科的课程。他们本来是非常盼望能有支教老师帮他们减轻负担,结果现在旅行支教让他们更加头疼了。

原本规划好的教学进度,让支教团完全打乱了,他们根本不备课就是照本宣科,要么就是信口胡说。美其名曰给学生开拓眼界,实际上反而让乡村学生感觉迷茫。

他们来了又走,反复几次学生的情绪起伏比较大,到后面已经如同演戏。不再是由衷的欢迎支教老师,更不是舍不得他们离开,这已经成了他们脱口而出的台词,一个个都成了“老戏骨”,旅行支教的老师沉浸在自我感动中无法自拔。

这种商业化支教,确实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但是对教育帮助并不大。相对来说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来支教的城镇学生。毕竟志愿者的时长和经历,能给他们的简历增光添彩,帮他们开拓眼界了,日后升学还是就业都更有竞争力。

原本支教是为了缩短教育水平的悬殊性,结果旅行支教不仅没有让差距缩短,反而加剧了各地的差距。让城镇教育更完善,让乡村教育更加匮乏而混乱。

莫让公益支教活动变味,维护乡村学生受教育的权益

官方组织的支教活动,通常是和当地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或者吃住都在学校宿舍和食堂。有的地区连洗澡的条件都不具备,支教老师要尽最大可能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教育环境,这才是支教的意义。

整顿违规运营的支教团活动之余,有关部门也要反思工作方面的漏洞。有些学生并不是不愿意支教,而是没有更多的途径参与到公益教育活动中,这才给一些机构留下可乘之机。若是官方能够统一组织更多规范化的支教活动,或许就不会有人把支教当成生意做。

参与支教的志愿者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到岗,实际支教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更不能把来回路上的时间也算在内。这才能让支教活动发挥出应有的意义,志愿者证书才有含金量。否则人手一个国际志愿者证书,就失去了意义,反而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成本。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旅行支教”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争鸣计划#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huangll555

huangll555

2024-02-04 14:32

参加这个活动的都是为了去申请美国大学,关我们什么事呀,,

梦想导向

梦想导向

专注分享教育资讯和经验,助力学子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