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辅助生殖市场乱象频发。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出现以试管婴儿服务为幌子的诈骗案件,不少家庭不仅损失巨额钱财,更遭受了难以弥补的身心创伤。
一、高额费用背后的陷阱
成都一对结婚十余年未育的夫妇,因男方患病无法自然生育,在公立医院被告知不符合试管婴儿条件后,转而求助某医疗咨询公司。该公司承诺提供"特殊渠道"服务,收取18.5万元费用。
图片源自网络
据当事人回忆,整个就诊过程疑点重重:转运车辆全封闭处理,手术地点隐蔽,医护人员全程遮挡面容。更令人震惊的是,术后当事人另一侧输卵管被意外切除,导致完全丧失自然受孕能力。
二、连环套路揭秘
在所谓"胚胎培育成功"后,中介开始以各种理由要求追加费用:先是推销双胞胎套餐,后又以子宫内膜问题为由要求持续治疗。尽管三甲医院检查显示身体状况达标,但中介仍不断要求支付调理费用,累计额外收取近6万元。
当受害者决定终止协议时,发现公司已人去楼空。相关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根本不具备医疗资质,所谓"试管婴儿"服务纯属骗局。
图片源自网络
三、行业乱象触目惊心
图片源自网络
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不法分子主要利用以下手段:
虚构医疗资质,冒充专业机构
利用信息不对称夸大成功率
设置层层收费陷阱
通过隐蔽操作逃避监管
四、维权困境重重
受害者普遍面临维权难题:
证据收集困难(无正规医疗记录)
涉案公司频繁变更注册信息
违法行为认定存在法律空白
损失难以量化计算
五、专家支招防范风险
生殖医学专家建议:
认准具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警惕远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
拒绝任何形式的"地下诊所"
签署正规医疗服务合同
保存完整就诊记录和缴费凭证
六、监管亟待加强
目前辅助生殖服务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中介机构注册门槛过低
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缺失
违法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
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记者手记:辅助生殖技术本应是带给不孕家庭的福音,但监管缺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资质认证平台,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帮助民众识别正规机构。求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切勿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