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很多人的心中,春天是一位细腻的画家,用她那五彩斑斓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她先以嫩绿为基调,轻轻一抹,大地便披上了新装。那嫩绿中渗出的勃勃生机,仿佛能滴出水来,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接着,她又唤醒了各种颜色的花朵,红的、黄的、蓝的……它们便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引得那蜜蜂蝴蝶也随着它们翩翩起舞。
然而,春天的美,又何止于此?那潺潺的流水、悠扬的鸟鸣、温暖的阳光……都是她精心布置的景致。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希望的气息。
而唐诗里的春天,更是包含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让人读了不仅能在文字间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还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与思考。
比如于良史的一首《春山夜月》,便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尤其是其中的颔联10字,那真的是美到灵魂里,读一遍就让人沉醉,堪称是传神绝笔。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的题目“春山夜月”四字告诉我们,诗人于春日的夜晚,在山中悠然赏月,徜徉于春山盛景之中,那真的是自得其乐、恬淡自然。
在开篇的“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两句诗中,诗人描述了春日的山中,美妙之事层出不穷,令人沉醉其中,使人即便夜幕低垂,也不知疲倦,忘却归途。
在很多人看来,忘却红尘的一切烦恼才是快乐的本源,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而在诗人看来,在春山盛景中所获得的那份纯真与欢愉,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
这两句总领全文,概括了春日山峦间满载的绮丽风光,让人沉醉其中,乐而忘返。而后面的剩余六句,也都是诗人对这其中的“胜事”与“忘归”的具体描述。
这两句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即“多胜事”便是“赏玩忘归”的因,“赏玩忘归”便是“多胜事”的果。
除此之外,从全诗来看,“春山多胜事”中的“胜事”还是全诗的主线,因为全诗的所有文字也都是围绕着这“胜事”二字而展开。

所以从全诗来看,若后面的诗句无法将开篇一句中的“胜事”描绘得令人心驰神往的话,那么后面对于“赏玩忘归”的说法便是空谈,难以立足。
在接下来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中,诗人描述自己漫步到了溪边,轻轻地掬起一捧清水,天上的明月倒映其中,便仿佛是将天上的明月也一并捧起。
而漫步于春山之上,穿梭在花林树影之间,看着那些百般红紫的千朵万朵春花,诗人忍不住采撷在手,而那馥郁的花香,不久便弄得诗人满身都是。
这一番描绘,真可谓是绝妙到了极点。因为“掬水”一句,巧妙地承接了第二句的“夜色”;而“弄花”一句则与开篇的“春光”遥相呼应,真可谓是字字珠玑,浑然天成。
假如说第一、二句的“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有如微风拂面,波澜微起,那么这三四句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则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而五、六句则如从这高潮中扩散而去的层层涟漪。
其次,诗人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山中之乐,与物我两忘、幽深旷远的意境,使得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于纸上。

月华如水,静夜澄明,花香袭人,这一切映衬出了清泉明月的空灵之美,而“掬水”、“弄花”等动作,却透露出诗人内心不灭的童真与持久的逸趣。
此外,“掬水”一句,描绘月影融于清泉,形成了一幅水月交融的景象;而“弄花”一句,则描述了花香沾衣,香韵缠绵的画面,令人仿佛置身其境,妙趣无穷。
最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真可谓是炼字精妙,其中的“掬”、“弄”二字,既形象地描摹了春山的夜景,又传达了诗人对春的深爱之情,既写实又写意,堪称是传神之笔。
第五、六句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则表达了诗人游兴大发,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皆是如画的景致。
而眼前如此美妙的春山夜景,让人高昂的兴致一旦被激起,哪里又会去计较路途的遥远或邻近,而舍弃这美好的景致呢?
对于眼前的春山夜月,诗人深深沉浸于其中,心随意动,不顾路途遥远。哪怕是到了离别之际,他对周遭的一花一木也都充满了难舍之情。
这正是他在描绘“胜事”之后,继续抒发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的诗意。更在无意中透露了他流连忘返的心境,也为后文眺望楼台的情景埋下了伏笔。

到了最后的“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两句,诗人说:“正当我在去留之间徘徊之际,一阵夜风拂来,把那黄昏的钟声带进了我的耳朵。”
“这南来的钟声,把我从诗意一样的春山拉回到现实之中,使我不自觉地望向了南山之巅,却见栋栋楼台隐现于那翠绿的山色深处,宛如镶嵌于深绿翡翠之中的瑰宝。”
这最后一句中的“翠微”,原本是指山腰青翠的幽深之处,此处泛指青山。庾信有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在这最后的两句诗中,诗人突然笔锋一转,把笔触从近处春山的绝美景致,转到南来的钟声之上以及远处的一幅远景画卷之中。
此处虽为远景,但却细腻地勾勒出春山月下的独特景致,与前文的“春山”、“夜”、“月”之题旨遥相映衬,意境深远。
从整体上来说,《春山夜月》描绘了春夜山中赏月之乐事。诗人勾勒一幅静谧悠远的春山月夜画卷,尽显其逍遥自在、沉醉自然的欢愉心境。
尤其是颔联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乃是全诗的灵魂所在。因为这两句展现出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且气韵饱满,意境清晰,妙趣无穷。真不愧是古今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所以这两句诗的作用犹如石中蕴玉,似水怀珠,熠熠生辉,照亮全诗。使得此诗既精雕细刻,又浑然天成,独具艺术魅力。
因此,此诗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痴情与追求,更传递了诗人那逍遥自在、沉醉山水的欢愉心境,读之如临其境,令人沉醉,久久难以忘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