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蒲是张祖谅和王华的大儿子。俩人第一个孩子出世时,正赶上了反“扫荡”,加上孩子难产,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张祖谅去世那年,张晓蒲还不到15岁。在他的记忆中,对于父亲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张晓蒲说,有一次,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听爸爸讲故事”的作文。他回去后就马上求助父亲,张祖谅思考片刻,就给他讲述了一个战争年代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事后,张晓蒲的作文取得了优异成绩,老师当场进行了朗读。故事读完后,全场的同学们都流下了眼泪。
那么,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张祖谅将军要讲这件事呢?
战争年代的爱情1941年,张祖谅任太岳军区386旅政治部主任。那会儿,给张祖谅说媒的很多。
王中青曾任386旅政治部的宣教科长,在张祖谅手下工作过。他知道首长的年纪到了,想着把自己的学生,时任平遥县妇救会秘书的王华,介绍给他认识。
经这一撮合,两人就有了接触。
据王华回忆说:
“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孔窑洞前面,我俩都是第一次谈恋爱,不好意思,人离得远远的,只谈了几句话。告别时,祖谅给了我一张二寸的照片作纪念。”
后来,王华才知道,这张照片是陈赓首长给他照的,是他最满意的一张。
这次见面后,俩人就通过书信联系。虽说没有再见面,但彼此的心已经贴在一起了。
过了一段日子,还是王中青的牵线,又让俩人见了面。这次他们开始谈论结婚事宜。
1942年5月30日,张祖谅和王华终于结为连理。
婚礼那天,旅参谋长周希汉来看望这对新人。周希汉喜欢开玩笑,笑着问王华:“带被子了没有?”
由于王华是做妇救会工作的,走到哪住到哪,与大娘大婶盖一个被子。与行军打仗的男同志不一样。
王华老实地说:“没带。”
周希汉听后逗她:“哎呀,不带被子,你晚上盖什么呀?”
王华听后,脸色马上就红了。她想着现在就这么闹,那晚上可怎么办?那时,王华也是年轻气盛,直接就走了。
警卫员发现后,赶紧骑马去追。
知道王华不爱开这玩笑,到了晚上大家就说了一些祝福的话。王华见状,终于露出了笑容。
1946年10月,张祖谅和王华的孩子张晓蒲出生了。作为一名刚生产过的妇女,王华多么希望丈夫能来看看自己和孩子。
当时,张祖谅在参加同蒲路作战。
一直到孩子满月后,张祖谅才在一个深夜赶来看望他们母子。
见到妻儿后,张祖谅万分高兴。他紧紧地抱着儿子不舍得放下。许久,他很深情地对妻子说:
“你真太让我刮目相看了,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胖小子,我太幸福了!你和我一样打了个胜仗!”
王华看着面容清瘦的丈夫,心里的那股怨气马上就消了。因为她知道,丈夫不能回来看她和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和孩子的妈妈,能平安地过上好日子。
拂晓时,张祖谅又要出发了。这一夜,他一直紧紧地抱着儿子。走之前,他给王华和孩子留下了一张自己的肖像照,并在背后写下了一首小诗:
“匆匆离别,依依情深,聊赠小影,以慰征人!”
战争年代,张祖谅转战各大战场,受了很多的伤。解放以后,王华想着他能好好地治病。
谁料到,张祖谅更忙了。忙着围剿川西土匪武装、建立新政权、镇压反革命……
由此,他身上的多种疾病,越发严重了。
那时,儿子张晓蒲常常问母亲:“我几天都见不到爸爸,他到底在做什么呢?”
王华听后,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张祖谅给儿子讲述感人故事张祖谅热爱工作,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有个星期天,王华多次动员丈夫,让他陪着家人出去逛逛。
说了很久,张祖谅才答应了。
随后,他们一起去了军人俱乐部。进去之前,王华给张祖谅和孩子们每人买了一杯一角五分钱的冰淇淋。
孩子们吃得快,完事后一起盯着父亲的冰淇淋。张晓蒲催促道:“爸爸,你快点吃啊。”
王华见状,准备再给孩子们买一杯。
张祖谅却制止了,说:“这个也不能当饭吃。”
进军人俱乐部时,有孩子的身高不够,按照规定是不能进去的。对此,警卫员就同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首长和孩子。”
张祖谅赶紧摆摆手,不让警卫员说下去了。
这时,军人俱乐部的一位主任看到了,要送首长一家进去。张祖谅没有同意,走时说:“制度都要执行!”
在张晓蒲看来,父亲的这种老革命的优良作风,时刻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品行。
上初中时,有一次,张晓蒲的老师给班里的同学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听爸爸讲故事”。
张晓蒲回到家后,就把此事说给了父亲。
张祖谅稍加思索,就讲了一件战争年代的事迹。
1948年,攻打太原的时候,8纵队参谋晋处长,为了策应国民党整编第30军军长黄樵松起义,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太原。
可惜,被黄樵松的部下出卖,接着被阎锡山的专机押送到了南京,最终英勇就义。
说起此事,张祖谅的眼睛泛着泪花。他很郑重地对儿子说:
“晋夫同志有胆有识,聪明精干,能深刻领会上级的意图,独立处理复杂情况,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张晓蒲将这一事迹,真实地细致还原在作文当中。老师在课堂上读过后,全班同学都被感动得落下眼泪。
父亲是张晓蒲人生的指路灯,他曾说,父亲在住院时,推荐他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起初,他并没太懂父亲让他看这本书的真正含义。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晓蒲才逐步明白,这是父亲留给他的遗愿,希望他具备保尔一样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许世友伯伯对张晓蒲的安慰张祖谅忙着工作,每次妻子王华叫他去检查身体,都被他以太忙为由给拒绝了。
随着张祖谅的病情日益加剧,在协助许世友在莫干山办“军以上干部政治经济学”学习班时,身体突然吃不消了。
许世友见状,亲自出面叫他到杭州做检查。医生诊断后,让张祖谅去上海华东医院治疗。
当天,张祖谅就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自此,他就再没有离开过病床。
孩子们来上海看望父亲时,张祖谅已经处在昏迷状态了。见此情景,几个孩子都禁不住地流下眼泪。
一直陪在张祖谅身边的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急得直跺脚,对医生说:“有什么好药都用上,有什么好办法都提出来!”
5月12日,许世友来到医院,与王华和孩子们一起吃了饭。当时,因父亲的病,孩子们都吃不下饭。
许世友沉痛地对张晓蒲说:“孩子,你爸爸不行了。”
听到这话,张晓蒲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放声大哭了起来。
许世友无奈地说:“要是在战争年代,遇到再凶恶的敌人,我拼死也要把你父亲抢救下来。但是在病魔面前,我无能为力。”
说到这里,许世友抚摸了一下张晓蒲的头,接着说:“我也是很小死了父亲,是靠妈妈要饭把我带大的。你们现在不同,可以依靠组织。”
13日凌晨,张祖谅病逝。在张祖谅生前,廖梦醒到医院看望过他,并送了一首诗给他鼓励:
“杀敌谁与君之猛,斗病也如战争同。藐视病魔如纸虎,鼓起勇气再冲锋。”
张祖谅逝去后,廖梦醒又来看望他们,她告诉张晓蒲几个孩子,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上午,向张祖谅的遗体告别。张晓蒲看着安详的父亲,心里很是感触。后来,他表示,那一瞬间,我仿佛长大了许多。
张晓蒲轻轻地说:“爸爸,我是您的长子,在年幼的弟弟妹妹面前,要做好样子,听妈妈的话,您放心去吧。”
17日,南京军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大会由许世友主持,700多人参加。
军区政委肖望东致悼词,对张祖谅光辉革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公祭仪式结束后,张晓蒲抱着父亲的骨灰盒,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会场。作为一名不到15岁的孩子,他第一次经历生死离别的痛苦,还是与亲爱的父亲。
这种情景,是他终身难忘的。
对于父亲的教诲,张晓蒲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说过的“四要一不要”:
“读书要好,要有远大理想,要是非界限清楚,四肢要勤,不要怕挫折。”
父亲的话,对于张晓蒲的成长有着莫大的指引作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后续人生的道路!
当然,张晓蒲以后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父亲对他的教诲是多么的重要了!
作者:小纪
编辑:小纪
参考文献:《不落的将星 怀念张祖谅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