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足道”的结构件,中国制造业的灵魂

远川硬核有趣 2024-10-16 04:06:41

今年7月,苹果现任首席运营官(COO)Jeff Williams落地深圳,探访即将投运的深圳应用研究实验室[1]。

这是苹果在深圳开设的第二家研发中心。第一家位于蛇口网谷,设立于2016年。苹果当时给出的定位是“华南区域中心及覆盖华南与东南亚的采购中心”[2]。八年后的第二家,定位迥然不同。

八年时间,从“采购中心”转向“联合开发”,背后是中国供应链乃至中国制造发生的深刻改变。

访问深圳应用研究实验室的第二天,Jeff Williams驱车前往距离深圳一个小时车程的东莞,参观了位于此地的供应链公司——领益智造的工厂。

领益智造是中国大陆最早进入苹果供应链的企业之一,2009年从Mac产品线切入,逐渐扩展到iPhone、iPad、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AirPods等,为苹果提供了几千种模组件和零部件。[1]

从最早的模切件,到如今涵盖材料、结构件及功能件、模组、充电器等产品的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在不断扩大技术版图的过程中,领益智造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精密制造龙头之一。

领益智造的成长历程,可被视为中国制造在全球电子产业激流勇进的过程中,渐进式发展的缩影。

工匠精神不死

领益智造将精密制造的精髓总结为“深科技”,不断深入理解材料、设备、工艺、产品,对技术的深挖以及对know-how的掌握。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电子产业在进入巅峰期,夏普的龟山屏、东芝的Dynabook和索尼的Walkman等终端产品,一次次地惊艳世界。背后支撑的日本制造被视作精品的代名词。

然而,80年代末日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加征关税、日元升值,让日本电子产品失去了“价廉物美”这一优势,被同一时间崛起的韩国、中国台湾企业替代,这倒逼了日本产业从终端产品制造向上游零部件、材料领域转移。

比起终端产品制造,上游零部件、结构件的规模化量产对一致性、可靠性、耐用性的要求更高,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非常依赖工程师的经验积累和大量的隐性知识(know-how)。

这种know-how也常常被解读为“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业在2000年代迎来腾飞。2007年前后,苹果开始向全球散开供应链网络,坐拥最大手机市场的中国成为最重要阵地。随着iPhone大卖、销往世界各地,中国制造参与进全球循环当中,能量由此开始爆发。

乔布斯拿着iPhone

2013年前后,中国制造也结束了凭借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换取高速增长的时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迈入新阶段的号召,在2016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3]。

此后,中国制造业大浪淘沙,在苹果多年终端创新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供应链,逐渐筛选出了一批技术底蕴深厚、深谙“工匠精神”的企业,而领益智造作为国内“精密制造”环节的龙头之一,也逐步在产业界被熟知。

精益生产的价值

日本制造辉煌年代的两颗明珠,一颗是电子产业,另一颗是汽车产业。21世纪初,当电子产业调转船头驶向上游,汽车产业却继续在巨头带领下,在终端市场高歌猛进。

“两田之一”的丰田对此居功至伟,其在长期发展中摸索而出的“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模式,不仅被奉为汽车行业的圭臬至今,还随着产业的溢出效应,在各大供应链体系创造价值。

“精”指的是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精准控制,即只在适当的时间内生产市场需要的、必要数量的产品,核心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益”则保证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能带来效益、具有经济性。落到具体生产中则是两个准则:适时生产和自动化[4]。

适时生产典型的应用是丰田自创的“看板系统”,每当生产进入下一个流程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看板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具体生产进度,包括已经使用了哪些零部件、还需要哪些零部件等等。

丰田的看板

自动化理念,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创始人丰田佐吉在1924年发明的第一台无需人力的“G型丰田自动织机”,其“纬线自动停止装置”一旦发现纺线断了或破损,就立刻停止纺织机的运作,既保证有缺陷的产品不会流向流水线的下一个环节,减少浪费,又实现问题“可视化”,有助于改进生产流程。

这套生产体系,随着全球供应链分工的加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各个产业扩大其效用。

精密零部件作为电子产业、汽车产业共同的上游,是最先被辐射到的环节之一。比如Jeff Williams此次参观的领益智造东莞工厂,“适时生产”和“自动化”的影子无处不在。

模切是一种高精度的裁切技术,用于将各种材料按照预定设计的形状进行切割和成型,电子产品内部的模切件起到保护、缓冲、粘贴、绝缘、防尘、防水,以及散热等作用。而在模切过程中,废料处理是绕不开的话题,裁切出来一片产品的同时,就会产生另一块废料,造成巨大浪费。

领益智造开发了模切的“套切工艺”,一卷材料在运转过程中可以同时被切割成大小2个形状的产品,极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每卷材料用完换料时也无需停机,提升稼动率。产线还应用了循环造粒技术,实现废料的循环再利用。

冲压,是利用冲压机和模具对金属板材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精确尺寸和形状的零件。

领益智造的冲压连续流线体,利用连续模料带连接所有的制程,包括冲压、清洗、焊接、检验和包装。其中,循环清洗系统将清洗效率提高三倍,并节约70%的水、60%的清洗液以及30%设备占地面积;模块化焊接设备在不同工序之间实现了部分装置的共用,生产不同产品的切换时间缩短30%以上。这种模块化设计理念也被延伸至检验和包装等其他工序的设备上,进一步提升了线体的标准化水平。

CNC,即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技术,加工对象是金属材料,且精度较要求高,此外一些外观件的表面处理会涉及到阳极氧化过程。领益智造对其产线的改造更多集中在“自动化”上。

领益智造的CNC智能车间配备大量了自动引导车(AGV)与机器人,并连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装夹、自动检测、数据自动分析与参数自动补偿。阳极氧化生产车间同样在AGV和机械手的配合下,实现产品的自动搬运、自动上下料和自动化周转。

领益智造产线的“精益化”提升,内核是中国制造的飞跃。Jeff Williams在初代iPhone时期就来到深圳协调落实生产,对中国制造在这三十年间的进阶感触颇深。在参观领益智造工厂后,Jeff Williams将其称为“了不起的进步”[1]。

但也正如Jeff Williams所说,从30年前的初级制造,到如今的先进的工艺,结果鼓舞人心,过程却是艰难而枯燥的。

在精密制造的上游环节,即使是顶级企业也声量不显,因为技术要钻得深,需要大量的时间“沉下去”做研究,最后胜出的,往往都是“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的胜利

“隐形冠军”的概念最初由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Simon)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指的是在某一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营收规模中等且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中小型企业[5]。

强大的供应链是苹果的坚固基石,在苹果庞大的供应链帝国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富士康,还有不少“隐形冠军”也在默默贡献其能量。其中,位于组装厂上游的结构件、功能件公司,就是消费者看不到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拆开iPhone的背面,由结构件、功能件几乎构成了iPhone的全部骨架。比如摄像头的支架、sim卡的卡托、散热板,给麦克风防尘防水的屏蔽罩等等,起到固定、支撑、保护作用的是结构件,具备一定的粘贴、固定、屏蔽、绝缘、缓冲、散热、防尘等功能的则被称为功能件。

iPhone背面的零部件

作为标准化产品,结构件和功能件都对一致性要求极高,精密模具的公差允许范围在+/-0.005mm,产品的公差范围则在+/-0.02、+/-0.05、+/-0.10mm级别。而且由于出货量大,对成本高度敏感,一般良率要求在99.9X%。

十几年来,iPhone不仅在外观上精益求精,也不断在功能上做加法,不断对零件提出新的要求,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多样性。

永远要面对新的需求正是这个行业的特性,而能够在终端需求不断切换的过程中跑出来的“冠军企业”,往往是长期主义践行者。

领益智造以结构件、功能件为基石,对不同工艺的精密件进行垂直整合,成为模组、充电器等更多产品的供应商。

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从苹果扩大至国内各大手机品牌,从消费电子进一步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各个领域,再到如今的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充分显露了其内功。

一种更为形象的比喻是奥运会游泳比赛。领益智造认为,多样化产品的加工能力之争就犹如混合泳接力比赛,考验的是参与者的技术创新、人员协同、流程控制和专业应对等一系列能力。

而一家公司的文化精神、专业人才、管理体系,以及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都是决定是否能赢取这场比赛的关键因素。

领益智造遵循一种名为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的设计理念,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以确保设计出的产品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质量被生产出来。这种设计理念在终端产品快速迭代的电子产业尤为适用。

与此同时,推行组织管理的全面改革,推进全球统一的体系化建设,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人为管理向数字化、规范化管理的根本转变。

将人才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培养出大量30-40岁的年轻将才,从专业工程师,发展到具备财经、管理等综合能力的高级人才,年轻管理层在业务运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层面的合力,形成了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内驱力,在面对当前汹涌而至的AI浪潮时,也更加沉着,做到“赋能而不乱”。

隐形冠军,作为创新与成长的典范,是充满活力的领先实体。冠军企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

制造业的秘密既存在于拔地而起的超级工程,也属于无数个用毫米和微米计量的精密结构件,它们呈现给外界的形式大相径庭,但付出的孤独与汗水别无二致。

领益智造之外,中国还有无数精密制造企业正沿着这条蜿蜒复杂的路径前行。它们的名字鲜有人知,但他们的成长一定会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的面貌。

参考资料

[1] 苹果COO:看到中国制造30年来的巨大进步,没有他们就没有苹果的成功,澎湃新闻

[2] 苹果公司将在深圳设研发中心,《深圳商报》

[3] 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经济日报》

[4] 《丰田传奇》,白洁,周禹,刘书岑

[5] 《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赫尔曼·西蒙,杨一安/张帆译

作者:何律衡

编辑:李墨天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何律衡

封面图片来自ShotDeck

0 阅读:0

远川硬核有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