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的来龙去脉(二)
烛影斧声赵匡胤之死,这第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和宋太宗赵光义没有关系。纯属意外!说是由于喝酒引起赵匡胤心脏病发,以致身死!这套理论一经公开,立刻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这些人就根据赵匡胤之死的经过,前因后果提出了种种质疑,那说他们质疑什么呢?
可谓是疑点重重!《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请赵光义喝酒之前,一个人若有所思的看天,看了许久,忽然好像做出决定似的,这才诏赵光义进宫喝酒。这什么意思啊?很显然,赵匡胤想事儿来着,而且想的事儿一定与赵光义有关。若有所思,拿不定主意,想了许久,做出决定,这一系列的过程,从这神情看得出,这应该不是什么好事儿!
再者,两个人喝酒,把所有伺候的人都打发出去了,那肯定事情是机密的,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只能他们两个人知道,这种情况之下,会是什么事儿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俩说的一定是与他们两个人息息相关的事儿,并且还是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事儿。
第三,按记载,赵光义多次起身避席!这是外面伺候的人通过窗户纸看到的。什么叫避席,就是坐着坐着起身离席!出现这种情况,在古代有两个因素!
一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跟对方客气!多表现在长辈给你敬酒,作为晚辈起身,不能再坐着了!这是一种谦卑礼节!
二是呢,那就是对方在训示或者在指责自己,自己理亏,因此起身站着,乖乖的好好听着!按实际情况推断,哥俩喝酒,客气不可能;宋太祖是皇帝,不管怎么说哥俩是君臣,再亲也得先论君臣,再论兄弟!封建王朝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啊!但是,在这个场合就没这必要了,因为屋里其他人都打发出去了,就剩他俩,摆明了这是要说点背人的话,只有他俩知道的事儿,还这么讲礼数,就不用了!肯定是哥们之间,聊天,唠嗑儿之类的话!要是讲这一类的话,当哥哥的说,当弟弟的起身恭敬的听着就行了!所以,亲哥们之间恭敬谦卑在这不存在!
那就是这第二种解释了,就是赵匡胤在指责,或者说在训斥赵光义。为什么?因为什么事儿。不得而知!
还有,赵匡胤把柱斧放在身边,在赵光义走了以后,在雪中挥舞,还一个劲儿的戳雪,嘴里喊着:好做好做!这又是何意?这个柱斧,按现代人的理解,是一种短把的斧子!大概有这么一尺来长,这形状类似于现在咱们用的砍骨头的斧子,但是不是铁的不得而知,也许是玉制的,也许是石头的!但是伤人是没问题的!因为赵匡胤用柱斧曾经打过好几个人!曾经赵匡胤正在打鸟以此消遣呢,御史张霭过来汇报工作,把赵匡胤的兴致搅和没了,赵匡胤一柱斧敲掉了张霭两颗门牙!包括大理寺丞雷德镶参劾宰相赵普,赵匡胤不高兴了,同样,当!雷德镶两颗门牙也没了!赵匡胤请宰相张齐贤吃饭,这张齐贤不用筷子用手,赵匡胤一柱斧下去,揍脑袋上了,好悬没把张齐贤打死!这柱斧也算是武器了!
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喝酒,赵匡胤把柱斧放身边,哪有喝酒带着武器的?这说明赵匡胤有想法!说不定也憋着揍赵光义呢!喝完了酒不看歌舞,不去睡觉。自己到雪地发泄来,这肯定是喝不开心了,还喊着:好做好做!什么意思?好做,就是好自为之的意思!言下之意,赵光义一定是有对不起赵匡胤的事儿,才使得赵匡胤拿着柱斧有对赵光义下手的心思!可是又念在兄弟之情的份上自己又下不去手,只能自己在大雪天里发泄心中的郁闷和火气!
另外,虽然赵匡胤之死赵光义有不在场的证据,但是事实是,赵光义是最后见到赵匡胤的人,在他离开了以后,赵匡胤就死了!怎么说,他也摆脱不了嫌疑!这是喝酒时的疑点!
在赵匡胤死了以后,同样也让人想不通!赵匡胤死了,当时孝章皇后急命总管太监王继恩去请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进宫,爹死了,儿子来这很正常,继皇帝位吗?可是王继恩却没有找赵德芳,而是找的赵光义。王继恩找赵光义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他们俩一定暗中有所勾结!不然一个太监怎么会不遵从皇后的旨意呢?不但如此,王继恩在找赵光义的时候,还出现一宗怪事儿,赵光义的门口还坐着一个人,他是左押衙程徳玄,按宋史的记载,这程徳玄是赵光义的心腹,还颇懂医术!这大下雪天的,还这么晚,这位不睡觉坐在赵光义的府门口,干什么呢?一问程徳玄就说,说晚上晋王赵光义不舒服,命人找自己给晋王看病!看病不进府?自己在门口,大雪天站着,这也不现实啊!令人匪夷所思!
还有,王继恩领着赵光义和程徳玄进皇宫,本来这程徳玄是一直跟在赵光义后面的,可是当来到赵匡胤床前的时候,这程徳玄竟然径直来到赵匡胤的床边,嘴里还说着,我看看怎么样了!这对一个臣子来说,是非常不符合身份的!
其后,就是孝章皇后的态度!她让王继恩找赵德芳,结果赵光义来了!孝章皇后看到赵光义愣了一下,马上就哭了,对赵光义就说,我们孤儿寡母,以后就仰仗你了!这是什么意思?孝章皇后没有问起赵德芳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没来?也没有指责赵光义而是直接就服从了。这里面隐情何在?
最后的疑点,赵光义继位,赵匡胤的俩儿子德昭,德芳没过多久都莫名的死去,包括孝章皇后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何?仅仅是意外吗?那烛影斧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