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城楼上的两个童子成最大疑点?难怪司马懿看到立马撤兵

阿玮乐享 2021-08-29 18:45:18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时期,魏蜀吴国分别由曹操刘备孙权所掌控,到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消失,司马懿成为了扭转历史走向的关键性人物。

提到司马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平陵之变。这场政变不仅使得曹魏政权成为了司马懿的囊中之物,而且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司马懿聪明一世,却也中过刘备的得力助手诸葛亮的圈套。这个圈套就是著名的空城计,人们后来发现,空城计城楼上的两个童子才是最大的疑点,难怪司马懿看到后立马撤兵。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可谓是计谋的化身,他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隔岸观火,声东击西,空城计等为人所熟知,很多计谋已经成为经典,其中所含的典故也被成为人们眼中最精彩的故事。诸葛亮擅于运用计谋取胜,也在这个过程之中和很多人斗智斗勇,由此帮助着刘备统一天下。

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对决,最精彩的莫过于那一场空城计。司马懿的才华也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毕竟他和诸葛亮的几次交锋里,也是屡屡和诸葛亮打了平手。但是在那一场空城计之中,司马懿却输得心服口服。

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他派马谡前去街亭驻守,但是马谡却自作主张不遵守诸葛亮的军令,最终街亭沦陷,诸葛亮带领的军队寸步难行,司马懿方面瞬间占了上风。

司马懿去往了西城,而西城之中根本没有多少具有作战能力的将士,有的只是那些战斗能力非常弱的士兵。而司马懿方面,不仅拥有着十五万的军力,而且他们的士兵还都是经过了系统训练的精兵。这样的情况,在任何人看来,诸葛亮都不具备胜算,所以诸葛亮身边那些有发言权的官员们也开始努力地劝说诸葛亮,希望他能在此时做出明智的选择,归降于司马懿的军队。

但是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一个甘于认输的人,诸葛亮在出逃,投降和坚守这三个选择中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坚守。而且,诸葛亮在详细的考虑之后,心中有了一个周全的对策,只是他并没有将这些对策透露给下属而已,他怕下属过早地打草惊蛇,以免坏了自己的大计。

待到司马懿到达西城准备大战一场时,诸葛亮的做法令司马懿目瞪口呆,因为诸葛亮并没有让他的军队在城门口迎战,而只是派了一些士兵在城门口打扫卫生,一点威胁力也没有。西城路上也没有行人,诸葛亮本人则更加优哉游哉,索性坐在城楼上弹起了琴。

按理来说,司马懿的军队要来了,会给这时候处于战事被动方的诸葛亮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诸葛亮却没有安排精兵在自己旁边保护着自己,而是只安排了两个童子在自己旁边,这更是令司马懿不知所云。司马懿开始思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突然他恍然大悟,便大叫一句,此地有埋伏,然后立刻撤兵。

就此,诸葛亮成功让西城免于沦陷之灾。司马懿也在撤兵之后开始对诸葛亮的行为作具体的分析,他想起了诸葛亮身边的那两个童子,神色并不慌张,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他这才开始怀疑,自己其实是中计了。诸葛亮伪装出一种西城之中有埋伏的景象,让司马懿深信不疑,司马懿也确实是相信了,可见诸葛亮的道行之高。

这一出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最精彩的计谋对决之一。诸葛亮正是看准了司马懿的内心活动,才能成功地制造一种空城的假象让司马懿相信有埋伏。毕竟,表面的平静背后很可能会隐藏着极大的危机,生成这样的逻辑对于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必备的危机反应能力,司马懿也完全不例外地这样想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计谋就是运用了一环套一环的心理战,当他以为自己破了局,却不曾想自己其实就在局中。

诸葛亮的许多计谋都被后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空城计其实也只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而已,但是在真实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运用的各类破兵之计,从心理战投射到其他各个领域,无不令人叹服。

0 阅读:238
阿玮乐享

阿玮乐享

快乐一起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