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导弹系统中用到的芯片居然是从洗碗机上拆下来的,可见俄罗斯的芯片产业连中国都不如。
上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集成电路”,俗称“芯片”。50年代末,在硅谷成立了一家芯片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生产芯片,但最初的芯片价格高昂,市场上没有人愿意为这个昂贵的新发明买单。
芯片产业要存活下去,就必须有一笔大订单,否则很可能胎死腹中。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仙童公司能接到第一笔大订单,多亏了苏联。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四年后,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苏联在太空竞赛中接连两次领先,这还了得!美国紧急启动了一项太空计划,宣布要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去月球就得用火箭,而控制火箭就得用芯片,这就给仙童公司送来了一大笔生意。另一方面,为了打赢冷战,美国开始研制大量导弹,精确制导也得用到芯片,于是美国军方也开始大量采购芯片。就这样,美国NASA和美国军方成了芯片产业的第一批大客户。
到了后来,军方对于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卫星、声呐、鱼雷、雷达,各种武器都开始采用芯片。60年代,美国每年生产的芯片一度有超过95%都是用在军事和航天领域。短短两年时间,仙童公司的销售额就从50万美元飙升到2100万美元,增长成一个拥有1000名员工的大公司。
随着第一桶金进入到芯片行业,芯片的成本开始降低,不到十年的时间,仙童芯片的售价就从20美元降到了2美元。于是,民用市场也被打开了,从助听器到收音机,各种厂商都开始采购芯片。尤其是计算机领域,随着成本下降,这让电脑有机会进入公司甚至家庭。
到了60年代末,民用计算机行业购买的芯片,已经和军方一样多了,而且还在疯狂增长。芯片领域变得炙手可热,成了一个巨大的金矿。仙童公司的一位员工离职时,在辞职信中非常直白地写道:“我要发财!”大量资金的进入,让芯片产业走上发展的高速路。
不过,这样一个既关乎国家安全,又关乎真金白银的领域,肯定由不得美国一家独大,迟早会变成各国的博弈。很快,第一个对手就坐到了美国的对面。这个对手,就是苏联。
苏联决定也要发展芯片产业。苏联甚至在莫斯科郊区新建了一座城市,专门负责半导体研发。这座城市里有专门的大学、实验室、工厂,还为工作人员配套了医院、幼儿园、电影院等。苏联人雄心勃勃,他们坚信,苏联的芯片工业将远超美国。
首先,苏联有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他们在芯片领域的研究,几乎和美国是同步的。其次在情报上,苏联驻旧金山领事馆曾设有一个60名特工的情报团队,专门负责收集硅谷公司的科技情报。特工们会策反美国的技术人员,利用瑞士的空壳公司进口芯片,甚至直接潜入英特尔的工厂盗窃。总之,美国最新的芯片,总能被苏联快速搞到。这么看来,当时的苏联有人有钱有情报,在芯片领域想要赶上美国甚至超越美国,还真不是个问题。
但事实是,1985年美国仔细研究苏联芯片后,发现苏联的这些复制品总是比美国落后五年,既不会快也不会慢,就像钟表一样精确。
为什么苏联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美国后边呢?最大的原因,是苏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没有任何自主创造的空间,他们被绑住了手脚。
苏联在芯片领域采用的是“复制”战略,上级给的命令是1:1复制美国芯片,美国怎么生产,苏联就怎么生产。比如美国用的计量单位是英寸,苏联于是也改用英寸而不用厘米了。这样做当然不容易出错,但这就相当于苏联和美国赛跑,苏联偏要踩着美国的脚印往前走,美国走直线他也走直线,美国拐弯他也拐弯,这样也就失去了超过美国的可能。
还有一个限制,就是苏联的芯片几乎都是交付给军方,没有发展民用市场。要知道,美国是军工和民用两条腿走路,而且越到后来,民用的消费市场越成为主力腿。可是苏联这边几乎没有民用消费市场,过度依赖军事客户。相当于在这场跑步比赛里,苏联是单腿跳着追美国,肯定是追得越来越吃力。进入90年代,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苏联芯片工厂,沦落到只能给麦当劳的玩具生产小芯片。在和美国的芯片战争中,苏联完败。
美苏芯片战争的余波,一直延续到2022年的俄乌冲突。随着冷战结束,大多数俄罗斯客户就停止购买国内制造的芯片,俄罗斯芯片产业从此彻底衰落。到了俄乌战场上,人们发现俄罗斯的无人机,大量采用外国的芯片。至于更重要的武器,比如需要精确制导的导弹,则是难以为继。因为美欧对芯片的限制,俄罗斯在开战的头几周内就没有巡航导弹可用了。
美国情报部门甚至发现俄罗斯军工厂把洗碗机里的芯片分拆到了导弹系统中。
面对芯片封锁,俄罗斯竟是如此狼狈和窘迫。难怪打个乌克兰,打成这副鬼样子。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作者:【美】克里斯·米勒